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及偃麦草属植物着丝粒区功能序列分析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英文缩写对照表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19页
   ·着丝粒的组成成份第12-13页
   ·重复序列是着丝粒最基本的组成成份第13-16页
   ·着丝粒区相关蛋白介导纺锤体牵引染色体有效分离第16页
   ·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6-17页
   ·技术路线第17-19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9-35页
   ·材料第19-20页
   ·方法第20-35页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FISH)第20-21页
     ·Southern杂交(Southern hybridization)第21-25页
     ·蛋白免疫共定位(Immunostaining)第25-26页
     ·连接转化、质粒DNA提取及测序反应第26-28页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Th.ponticum)质粒文库的构建第28-35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35-61页
   ·已知小麦着丝粒功能DNA序列在偃麦草属植物中的分布第35-43页
     ·四个已知小麦着丝粒序列在偃麦草属植物中的分布特点第35-40页
     ·CRW主要分布于偃麦草E组染色体上,而Quinta则在E和St基因组中均有分布第40-42页
     ·CRW和Quinta在偃麦草中仍发挥着功能序列的作用,而Unnamedfam6和CentSt已逐步远离核心区第42-43页
   ·偃麦草中还应含有未被发现的着丝粒功能序列第43-45页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质粒文库的构建及筛选第45-54页
     ·点杂交筛选阳性克隆第45-46页
     ·单克隆的FISH及测序分析第46-49页
     ·克隆的序列分析第49-53页
     ·三个克隆序列与TaCENH3蛋白的共定位分析第53-54页
   ·三个克隆序列与小麦属着丝粒已知重复序列的比较分析第54-56页
     ·三个克隆序列与小麦属已知着丝粒重复序列CRW的FISH分析第54-56页
   ·讨论第56-61页
     ·小麦着丝粒功能序列CRW和Quinta大量存在于偃麦草染色体着丝粒区第56-57页
     ·偃麦草着丝粒序列与小麦高度相似,但其可能含有相对特异的序列第57-58页
     ·St和E是偃麦草属植物两个基本基因组第58-59页
     ·偃麦草与小麦着丝粒序列的高度相似性为染色体的异源重组提供了机会第59-61页
第四章 全文总结第61-63页
附录第63-73页
参考文献第73-85页
致谢第85-87页
作者简介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棉花隐性光子基因的定位及转录组表达差异分析
下一篇:小麦草、植株和籽粒主要营养成分及农艺性状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