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

生态化设计视角下的苏州城市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3页
   ·研究背景第12-14页
     ·城市化快速发展与生态失衡第12页
     ·我国的城市生态化诉求第12-14页
     ·现代城市设计的生态化价值取向第14页
   ·概念界定第14-17页
     ·城市设计第14-16页
     ·生态第16-17页
     ·策略第17页
   ·研究范畴及选题意义第17-19页
     ·研究范畴第17-18页
     ·选题意义第18-19页
   ·相关研究领域述评第19-21页
     ·景观生态学第19-20页
     ·生态美学第20-21页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第21-22页
     ·研究方法第21页
     ·论文框架第21-22页
   ·小结第22-23页
第二章 生态化设计视角下的城市设计第23-40页
   ·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发展第23-29页
     ·现代城市设计起源第23页
     ·人文主义导向的城市设计理论第23-25页
     ·生态主义导向的城市设计理论第25-28页
     ·城市设计运作、管理、保障机制第28-29页
   ·我国的城市设计实践第29-33页
     ·国内城市设计实践层次第30-31页
     ·国内城市设计行动管理第31-32页
     ·国内城市设计公众参与第32-33页
   ·生态化设计视角下的城市设计内涵第33-35页
     ·城市生态系统与生态化设计第33-34页
     ·生态化设计视角下的城市设计第34-35页
   ·生态化设计视角下的城市设计原则第35-37页
     ·以人为本原则第35-36页
     ·和谐共生原则第36-37页
     ·生态主导原则第37页
   ·生态化设计视角下的城市设计框架第37-39页
     ·整体性的空间设计第38页
     ·行动管理第38-39页
     ·公众参与第39页
   ·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苏州城市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探析第40-51页
   ·苏州城市发展特征第40-43页
     ·苏州城市概况第40-41页
     ·城市建设中的生态思想发展历程第41-42页
     ·当前营造生态化苏州的紧迫性第42-43页
   ·城市发展中必须应对的生态环境问题第43-46页
     ·低碳城市交通体系未形成第43-44页
     ·城市发展侵入周边生态基底第44-45页
     ·城市景观生态功能退化第45-46页
     ·城市居民生态意识淡薄第46页
   ·几种类型的应对措施第46-50页
     ·偏向于政策导向的生态规划第46-47页
     ·偏向于技术应用环境治理第47-49页
     ·空间与管理并重的城市设计第49-50页
   ·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生态化城市设计的苏州对策第51-70页
   ·整体性空间设计策略第51-63页
     ·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空间结构第51-54页
     ·TOD模式与城市慢行系统的结合第54-56页
     ·网络化的城市生态空间设计第56-59页
     ·生态城市意象的打造第59-63页
   ·行动管理策略第63-67页
     ·城市设计项目库的生态化管理第63-66页
     ·城市设计导则的生态化导向第66-67页
   ·公众参与策略第67-69页
     ·培育市民的生态素养第67-68页
     ·完善公众参与的组织机制第68页
     ·重视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第68-69页
   ·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70-71页
     ·研究结论第70页
     ·创新点第70-71页
   ·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致谢第75-76页
作者简介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苏州工业园区环金鸡湖地区空间形态研究
下一篇:苏南乡村公共空间功能转型与形态重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