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绪论 | 第9-17页 |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第一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内涵及意义 | 第17-25页 |
| 第一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内涵及特点 | 第17-21页 |
|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内涵 | 第17-19页 |
|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特点 | 第19-21页 |
|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意义 | 第21-23页 |
| 一、实践教学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 第21-22页 |
| 二、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高等教育人才 | 第22-23页 |
| 三、实践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 第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 第二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 第25-36页 |
| 第一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取得的成果 | 第25-28页 |
| 一、对实践教学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 | 第25-26页 |
| 二、初步建立了实践教学体制 | 第26-27页 |
| 三、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 | 第27-28页 |
|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28-32页 |
| 一、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 第28-30页 |
| 二、实践教学保障机制不完善 | 第30-31页 |
| 三、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不科学 | 第31-32页 |
| 第三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2-35页 |
| 一、学校因素 | 第32-33页 |
| 二、师资因素 | 第33-34页 |
| 三、社会因素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改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主要途径 | 第36-46页 |
| 第一节 拓展实践教学形式 | 第36-40页 |
| 一、丰富课堂实践教学形式 | 第36-38页 |
| 二、发展社会实践教学模式 | 第38-40页 |
| 第二节 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 第40-42页 |
| 一、实践考核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 第40-41页 |
| 二、实践活动考核评价的标准 | 第41-42页 |
| 第三节 健全实践教学综合保障机制 | 第42-45页 |
| 一、学校保障 | 第42-43页 |
| 二、师资保障 | 第43-44页 |
| 三、社会保障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结语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