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棋道中的文学理念与关系处理--以《棋王》与《象棋的故事》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1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一)研究意义及方法 | 第12-13页 |
(二)中西象棋基本异同 | 第13-14页 |
(三)“棋”与“文”通 | 第14-17页 |
一 观棋不语——叙述视角的共通 | 第17-24页 |
(一)“观文”与“观棋”——“观者”的自我建构 | 第17-18页 |
(二)“我”的双重身份——第一人称叙述视角 | 第18-24页 |
1.观棋之道——“我”之悟道 | 第21-23页 |
2.观文之道——“读者”之悟道 | 第23-24页 |
(三)小结 | 第24页 |
二 情境与结构的“象棋化”表达 | 第24-39页 |
(一)舞台式的情景表达与再现 | 第25-32页 |
1.《棋王》离形取义的诗意化意境表达 | 第25-28页 |
2.《象棋的故事》由外及内的“解剖式”人物再现 | 第28-32页 |
(二)《棋王》的“文势”与叙事 | 第32-36页 |
1.不断游离主线的叙事策略 | 第33-34页 |
2.娓娓道来的叙事节奏 | 第34-36页 |
(三)《象棋的故事》的组织与建构 | 第36-38页 |
1.程式化的情节组织 | 第36-37页 |
2.棋路化的文本建构 | 第37-38页 |
(四)小结 | 第38-39页 |
三 人物关系情节组织的“象棋化”处理 | 第39-42页 |
(一)亦敌亦友,淡化冲突 | 第39-40页 |
(二)敌友分明,突出矛盾 | 第40-41页 |
(三)小结 | 第41-42页 |
四 胜负之道——棋局胜负的追求 | 第42-45页 |
(一)不胜而为胜——求礼求度的取胜之道 | 第42-44页 |
(二)见胜方为胜——求利求生的逐胜之术 | 第44-45页 |
(三)小结 | 第45页 |
五 棋局亦世局 | 第45-52页 |
(一) 囿于宫中——人的精神桎梏 | 第46-49页 |
(二)无法规避的精神迷宫 | 第49-51页 |
(三)小结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