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8页 |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前提与说明 | 第10-11页 |
三、学术历史回顾 | 第11-14页 |
四、研究内容与重点 | 第14-15页 |
五、研究目标与方法 | 第15-16页 |
六、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6-18页 |
第一章 当代中国民族发展—基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变迁的背景 | 第18-29页 |
第一节 苏东剧变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困厄 | 第18-21页 |
一、苏东剧变对社会主义阵营的负面影响 | 第18-20页 |
二、苏东剧变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的动摇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改革困境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合法性的削弱 | 第21-24页 |
一、深化改革面临的困境 | 第21-23页 |
二、改革困境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合法性的阻力作用 | 第23-24页 |
第三节 社会转型中重铸意识形态合法性的新资源—当代中国民族发展 | 第24-29页 |
一、回顾近现代中国民族发展的阶段 | 第24-25页 |
二、当代中国民族发展的阶段 | 第25-26页 |
三、当代中国民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功能 | 第26-29页 |
第二章 价值关联之一:民主—国家与社会组织原则的一致 | 第29-37页 |
第一节 民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生命 | 第29-32页 |
一、民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与价值 | 第29-30页 |
二、民主在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中的表述与实践 | 第30-32页 |
第二节 民主:当代中国民族发展的基本价值内涵 | 第32-35页 |
一、民主是西方民族发展的重要价值皈依 | 第32-33页 |
二、民主是当代中国民族发展的价值诉求 | 第33-35页 |
第三节 价值契合的路径分析:对民主整体性与大众性理解的一致 | 第35-37页 |
一、对民主整体性理解的一致 | 第35-36页 |
二、对民主大众性理解的一致 | 第36-37页 |
第三章 价值关联之二:自由—社会与民族视角下共同的终极关怀 | 第37-46页 |
第一节 自由: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目标 | 第37-40页 |
一、自由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与价值 | 第37-39页 |
二、自由在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中的表述与实践 | 第39-40页 |
第二节 自由:当代中国民族发展实践的理论基石 | 第40-43页 |
一、自由是当代中国民族发展的重要价值内涵 | 第40-41页 |
二、当代中国民族发展自由价值内涵的表现 | 第41-43页 |
第三节 价值契合的路径分析:以个体的解放推动国家的独立 | 第43-46页 |
一、个人自由与集体自由 | 第43-44页 |
二、自由是个人与民族国家的共同归宿 | 第44-46页 |
第四章 价值关联之三:爱国—国家认同基础之上民族与社会的整合 | 第46-56页 |
第一节 爱国:社会主义实践中个人与国家关系的准则 | 第46-50页 |
一、爱国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与价值 | 第46-47页 |
二、爱国在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中的表述与实践 | 第47-50页 |
第二节 爱国:当代中国民族发展的价值指向与归宿 | 第50-52页 |
一、当代中国民族发展爱国价值的意蕴 | 第50-51页 |
二、当代中国民族发展爱国价值的主要功能 | 第51-52页 |
第三节 价值契合的路径分析:社会利益与民族利益在国家层面的整合 | 第52-56页 |
一、爱国与国家认同、民族认同 | 第52-54页 |
二、理解社会利益与中华民族利益 | 第54-56页 |
第五章 余论:命题思考的历史文化底色 | 第56-63页 |
第一节 大同理想:儒家传统与社会主义蓝图 | 第56-58页 |
一、儒家传统与大同理想 | 第56-57页 |
二、合理利用大同思想构建社会主义蓝图 | 第57-58页 |
第二节 中庸和谐:当代中国民族发展的非扩张性 | 第58-60页 |
一、中庸和谐的价值取向 | 第58-59页 |
二、当代中国民族发展的非扩张性 | 第59-60页 |
第三节 传统文化:当代中国民族发展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神纽带 | 第60-63页 |
一、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民族发展 | 第60-61页 |
二、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 第61页 |
三、传统文化联结当代中国民族发展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 第61-63页 |
结语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核心价值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