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绪论 | 第8-15页 |
|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 第8页 |
| (一)研究缘起 | 第8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8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8-9页 |
| (一)文献资料法 | 第8-9页 |
| (二)田野调查法 | 第9页 |
| 三、研究综述 | 第9-14页 |
| (一)新疆察哈尔蒙古文献史料 | 第9-10页 |
| (二)新疆察哈尔蒙古西迁研究 | 第10-11页 |
| (三)社会文化变迁研究 | 第11-14页 |
|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5页 |
| (一)察哈尔蒙古 | 第14页 |
| (二)生计方式(means of livelihood) | 第14-15页 |
| 第一章 走进明格陶勒哈村:田野点概况 | 第15-18页 |
| 一、明格陶勒哈村名称来源 | 第15页 |
| 二、明格陶勒哈村地理位置 | 第15-16页 |
| 三、明格陶勒哈村人口来源及构成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历史视野中的新疆察哈尔蒙古生计方式 | 第18-24页 |
| 一、传统畜牧业 | 第18-20页 |
| (一)畜牧规模 | 第18-19页 |
| (二)畜牧方式 | 第19页 |
| (三)畜牧技术 | 第19-20页 |
| 二、传统农业 | 第20-22页 |
| 三、初步萌芽:商业 | 第22页 |
| 四、民族传统工艺:手工业 | 第22-23页 |
| 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现代场景中新疆察哈尔蒙古生计方式——以明格陶勒哈村为例 | 第24-41页 |
| 一、畜牧业的变迁 | 第24-29页 |
| (一)“定居兴牧”政策的实行 | 第24-26页 |
| (二)合伙放牧及雇工放牧 | 第26-27页 |
| (三)新兴投资方式:出租放牧 | 第27-28页 |
| (四)后起之秀:家禽养殖业 | 第28-29页 |
| 二、农业的变迁 | 第29-31页 |
| 三、手工业的变迁 | 第31-34页 |
| 四、商业的变迁 | 第34-36页 |
| 五、旅游业的兴起 | 第36-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新疆察哈尔蒙古生计方式变迁的原因及影响探析 | 第41-56页 |
| 一、新疆察哈尔蒙古生计方式变迁的原因 | 第41-46页 |
| (一)外力推动下的新疆察哈尔生计方式变迁 | 第41-44页 |
| (二)主体性的文化选择——文化调适 | 第44-46页 |
| 二、新疆察哈尔蒙古生计方式变迁带来的影响 | 第46-55页 |
| (一)物质资料生活方式变迁 | 第46-50页 |
| (二)精神文化生活方式变迁 | 第50-55页 |
| 小结 | 第55-56页 |
| 结论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附录 | 第61-69页 |
| 附录一:明格陶勒哈村访谈对象信息表 | 第61-63页 |
| 附录二:博乐市小营盘镇三牧场2010年定居工作实施方案 | 第63-65页 |
| 附录三:博乐市小营盘镇明格陶勒哈村民俗旅游开发项目建议书 | 第65-68页 |
| 附录四:小营盘镇明格陶勒哈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项目区基本情况 | 第68-69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