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论文中涉及的符号和缩写词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41页 |
·新型卤代有机物的来源、危害及处理技术 | 第15-17页 |
·双氯芬酸钠的来源、危害及处理技术 | 第15-16页 |
·四溴双酚A的来源、危害及处理技术 | 第16-17页 |
·液相催化加氢脱卤反应体系 | 第17-25页 |
·污染物 | 第17页 |
·溶剂 | 第17-18页 |
·氢源 | 第18页 |
·催化剂 | 第18-25页 |
·液相催化加氢反应体系的影响因素 | 第25-30页 |
·催化剂的影响 | 第26-28页 |
·反应条件的影响 | 第28-30页 |
·液相催化加氢反应体系的活性评价 | 第30-31页 |
·催化反应活性定义 | 第30-31页 |
·催化反应后体系毒性评价 | 第31页 |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选题意义 | 第31-32页 |
·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41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41-45页 |
·试剂与药品 | 第41-42页 |
·仪器设备 | 第42-43页 |
·材料表征方法 | 第43-45页 |
·比表面积(BET) | 第43页 |
·X射线衍射(XRD) | 第43页 |
·透射电镜(TEM) | 第43-44页 |
·X射线电子能谱(XPS) | 第44页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 第44页 |
·CO化学吸附 | 第44页 |
·Zeta电位 | 第44-45页 |
第三章 氧化铈负载钯催化剂对双氯芬酸钠加氢脱氯行为研究 | 第45-63页 |
·引言 | 第45-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6-48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6页 |
·催化剂的活性测试 | 第46-47页 |
·催化反应前后的毒性测试 | 第47-48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48-60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48-51页 |
·催化剂对双氯芬酸钠加氢脱氯行为的研究 | 第51-59页 |
·催化还原前后双氯芬酸钠溶液毒性变化的研究 | 第59-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第四章 氧化钛负载钯催化剂对四溴双酚A加氢脱溴行为研究 | 第63-82页 |
·引言 | 第63-64页 |
·实验方法 | 第64-67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64-65页 |
·催化剂的活性测试 | 第65-6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7-78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67-70页 |
·催化剂对四溴双酚A加氢脱溴行为的研究 | 第70-78页 |
·小结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第五章 共浸渍法制备的氧化铝负载钯金双金属催化剂对双氯芬酸钠及2,4-二氯苯酚催化加氢脱氯行为研究 | 第82-97页 |
·引言 | 第82-83页 |
·实验部分 | 第83-84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83页 |
·催化剂的活性测试 | 第83-8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4-93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84-89页 |
·催化剂对双氯和2,4-二氯苯酚加氢脱氯行为的研究 | 第89-93页 |
·小结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和展望 | 第97-99页 |
·结论 | 第97-98页 |
·创新点 | 第98页 |
·展望 | 第98-99页 |
附录A 连续光沉积法制备Au@Pd/TiO_2对六价铬催化加氢还原研究 | 第99-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7页 |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