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双稳态分子基磁性材料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5页
本论文报道的化合物名称及结构列表第15-18页
本论文工作所用测试方法与仪器第18-19页
第一章 前言第19-75页
   ·引言第19-20页
   ·具有磁双稳态的分子纳米磁体第20-30页
     ·单分子磁体第20-24页
     ·单离子磁体第24-26页
     ·单链磁体第26-30页
   ·自旋转换磁双稳态材料第30-61页
     ·自旋交叉化合物第30-51页
       ·自旋交义的基本概念第30-32页
       ·滞回型自旋交叉化合物第32-36页
       ·多步自旋交叉化合物第36-43页
       ·反转型自旋交叉化合物第43页
       ·自旋交叉化合物的影响因素第43-48页
       ·光致自旋转换现象第48-51页
     ·结构相变导致的磁双稳态材料第51-53页
     ·价态互变化合物第53-56页
       ·金属与配体之间电荷转移导致的价态互变化合物第53-54页
       ·金属与金属之间电荷转移导致的价态互变化合物第54-56页
     ·有机自由基磁双稳态化合物第56-58页
     ·自旋Peierls转换化合物第58-59页
     ·具有自旋转换现象的分子纳米磁体第59-61页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第61-64页
 参考文献第64-75页
第二章 具有室温磁性双稳态的叠氮桥连类钙钛矿化合物第75-107页
   ·引言第75页
   ·实验部分第75-77页
     ·化合物1-4的合成第76-77页
       ·[CH_3NH_3][Mn(N_3)_3](1)的合成第76页
       ·[CH_3NH_3][Mn(N_3)_3](2)的合成第76页
       ·[CH_3NH_3][Mn(N_3)_3](3)的合成第76-77页
       ·[CH_3NH_3][Mn(N_3)_3](4)的合成第77页
   ·结果与讨论第77-103页
     ·化合物1-4的晶体结构第77-92页
     ·化合物1-4的热力学性质第92-95页
     ·化合物1-4的磁性质第95-102页
     ·化合物2的介电性质第102页
     ·讨论第102-103页
   ·结论第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7页
第三章 叠氮桥连Co~Ⅱ一维链状化合物的结构、磁性研究第107-127页
   ·引言第107-108页
   ·实验部分第108-109页
     ·化合物5-7的合成第108-109页
       ·[Co_2(N_3)_4(DMF)_3](5)的合成第108-109页
       ·[Co_4(N_3)_8(DEF)_5](6)的合成第109页
       ·[Co_2(N_3)_4(DIPF)_2](7)的合成第109页
   ·结果与讨论第109-124页
     ·化合物5-7的晶体结构第109-116页
     ·化合物5-7的磁性质第116-123页
     ·讨论第123-124页
   ·结论第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27页
第四章 单价磺酸阴离子调控的Fe(2-pic)_3~(2+)自旋交叉化合物第127-151页
   ·引言第127-128页
   ·实验部分第128-130页
     ·前驱体的合成第128-129页
       ·[Fe(H_2O)_6]·(m-ABS)_2的合成第128-129页
       ·[Fe(H_2O)_6]·(p-ABS)_2的合成第129页
     ·化合物8-10的合成第129-130页
       ·[Fe(2-pic)_3]·(m-ABS)_2·MeOH(8)的合成第129页
       ·[Fe(2-pic)_3]·(p-ABS)_2(9)的合成第129-130页
       ·[Fe(2-pic)_3]·(OTf)_2(10)的合成第130页
   ·结果与讨论第130-145页
     ·化合物8-10的晶体结构第130-140页
     ·化合物8-10的磁性质第140-142页
     ·化合物9和10的热力学性质第142-143页
     ·讨论第143-145页
   ·结论第145-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51页
第五章 二价磺酸阴离子调控的Fe(2-pic)_3~(2+)自旋交叉化合物第151-175页
   ·引言第151-152页
   ·实验部分第152-154页
     ·前驱体的合成第152-153页
       ·[Fe(H_2O)_6]·BPDS的合成第152页
       ·[Fe(H_2O)3(CH_3OH)]·NDS的合成第152页
       ·[Fe(H_2O)_6]·MDS的合成第152-153页
     ·化合物11-14的合成第153-154页
       ·[Fe(2-pic)_3]·DNDS·MeOH(11)的合成第153页
       ·[Fe(2-pic)_3]·BPDS(12)的合成第153页
       ·[Fe(2-pic)_3]·NDS·2H_2O(13)的合成第153-154页
       ·[Fe(2-pic)_3]·MDS(14)的合成第154页
   ·结果与讨论第154-172页
     ·化合物11-14的晶体结构第154-166页
     ·化合物11-14的磁性质第166-170页
     ·化合物12和14的热力学性质第170-171页
     ·讨论第171-172页
   ·结论第172页
 参考文献第172-175页
第六章 溶剂水分子相关的Fe(2-pic)_3~(2+)自旋交叉化合物第175-195页
   ·引言第175-176页
   ·实验部分第176-177页
     ·前驱体的合成第176页
       ·[Fe(H_2O)_6]·DSD的合成第176页
     ·化合物15-16的合成第176-177页
       ·{mer-[Fe(2-pic)_3]·fac-[Fe(2-pic)_3]}·(DSD)_2·(H_2O)_6(15)的合成第176-177页
       ·mer-[Fe(2-pic)_3]·DSD·H_2O(16)的合成第177页
   ·结果与讨论第177-191页
     ·化合物15和16的晶体结构第177-187页
     ·化合物15和16的磁性质第187-189页
     ·讨论第189-191页
   ·结论第191页
 参考文献第191-195页
第七章 总结第195-199页
博士在读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第199-201页
致谢第201-202页

论文共2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4-苯并二噁烷和/或吡唑啉参与的功能小分子的设计,修饰与生物活性评价
下一篇:钯基催化剂对新型有机卤代污染物双氯芬酸钠及四溴双酚A的液相催化加氢脱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