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建设论文--组织建设论文--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论文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视角下的巡视制度有效性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4页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 研究背景第9页
  2. 选题意义第9-10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三)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12-14页
一、基础理论及相关概念界定第14-17页
 (一)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对制度有效性的界定第14-15页
 (二) 影响制度有效性的因素第15-16页
 (三) 研究制度有效性的意义第16-17页
二、巡视制度有效性分析第17-33页
 (一) 巡视制度本身、制度相关人以及制度环境三个要素之间的契合关系第17-25页
  1. 巡视制度的合理性、严密性和科学性分析第17-23页
  2. 巡视制度与制度环境之间的融合性和协调性分析第23-24页
  3. 巡视监督制度的相关人对于巡视制度的认可和遵守第24-25页
 (二) 巡视制度的实施效率和实施效果第25-33页
  1. 巡视制度的功能设置第25-27页
  2. 巡视制度的实施效率第27页
  3. 巡视制度的实施效果第27-33页
三、巡视制度有效性不足的表现和原因第33-39页
 (一) 巡视制度层面第33-36页
  1. 独立性不足第33-34页
  2. 制度定位不清第34-35页
  3. 巡视组人员不固定第35-36页
 (二) 制度相关人层面第36-37页
  1. 巡视组结构不合理第36页
  2. 制度参与者的配合程度有限第36-37页
  3. 缺乏问责激励机制第37页
 (三) 制度环境层面第37-39页
  1. “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第37页
  2. 巡视结果运用率不高第37-38页
  3. 党内监督的氛围不浓第38页
  4. 相关制度配合不到位第38-39页
四、巡视制度的改革路径第39-46页
 (一) 中国古代巡视监督制度和西方议会监督专员制度的启示第39页
 (二) 严格遵守新《巡视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第39-41页
 (三) 完善和改进巡视制度的路径第41-46页
  1. 制度完善层面——完善和改进巡视制度第41-42页
  2. 制度相关人层面——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巡视干部队伍第42-43页
  3. 制度环境层面——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第43-46页
结论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鄂尔多斯市D区党委督查工作研究
下一篇:呼和浩特市驻村“第一书记”选派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