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2-13页 |
一、研究目标 | 第12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点 | 第13-14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二、研究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第一节 乡村旅游影响感知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一、国外乡村旅游影响感知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二、国内乡村旅游影响感知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第二节 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 | 第17-22页 |
一、国外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二、国内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三、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 | 第20-21页 |
四、旅游心理承载力的研究综述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2-30页 |
第一节 旅游利益相关者相关理论 | 第22-24页 |
一、旅游利益相关者 | 第22页 |
二、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分类 | 第22-24页 |
第二节 乡村旅游社区旅游影响感知相关理论 | 第24-27页 |
一、乡村旅游与乡村社区 | 第24-25页 |
二、旅游影响与感知的概念 | 第25-26页 |
三、愤怒指数理论 | 第26页 |
四、社会交换理论 | 第26-27页 |
第三节 旅游环境承载力相关理论 | 第27-30页 |
一、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构成 | 第27-28页 |
二、乡村旅游社区心理承载力 | 第28-29页 |
三、拥挤感知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基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乡村旅游环境影响感知实证研究 | 第30-54页 |
第一节 评估指标选择依据 | 第30-31页 |
第二节 调查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31页 |
二、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31-32页 |
第三节 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 第32-35页 |
一、乡村旅游心理空间容量对比分析 | 第32页 |
二、乡村旅游环境影响总体感知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2-35页 |
第四节 乡村旅游环境影响感知因子分析 | 第35-44页 |
一、统计检验 | 第35-37页 |
二、提取因子 | 第37-39页 |
三、因子的重命名解释 | 第39-43页 |
四、三维度的环境影响 | 第43-44页 |
第五节 旅游利益相关者对乡村旅游影响感知的差异分析 | 第44-54页 |
一、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44-45页 |
二、旅游利益相关者对公因子感知均值比较分析 | 第45-48页 |
三、乡村旅游自然环境影响感知均值比较分析 | 第48-49页 |
四、乡村旅游经济环境影响感知均值比较分析 | 第49-52页 |
五、乡村旅游文化环境影响感知均值比较分析 | 第52-54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4-60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4-57页 |
一、旅游利益相关者的拥挤感知和旅游环境影响感知存在差异 | 第54页 |
二、乡村社区旅游非经营者对旅游环境负面影响感知显著 | 第54页 |
三、旅游利益相关者对乡村旅游环境影响感知与各自的利益诉求相关 | 第54-55页 |
四、游客和乡村社区居民对污染问题感知相同 | 第55页 |
五、乡村旅游社区的经济问题比较突出 | 第55-56页 |
六、旅游利益相关者对乡村旅游社区的文化影响感知差异明显 | 第56-57页 |
第二节 乡村旅游发展建议 | 第57-59页 |
一、建立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的管理模式 | 第57页 |
二、加强对旅游用地、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的管理 | 第57页 |
三、政府激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供给 | 第57-58页 |
四、政府加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管理 | 第58页 |
五、防微杜渐并积极处理垃圾污染 | 第58页 |
六、保护乡村社区的特色文化 | 第58-59页 |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9-60页 |
一、研究不足 | 第59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8页 |
附录:乡村旅游环境影响感知问卷调查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