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1-2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19-24页 |
第三节 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 | 第24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4-25页 |
二、主要内容 | 第25页 |
第五节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5-26页 |
第六节 数据来源说明 | 第26-27页 |
第一章 义务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27-31页 |
第一节 义务教育的供求分析 | 第27-29页 |
一、义务教育的刚性供给特征 | 第27-28页 |
二、义务教育的市场需求因素 | 第28-29页 |
第二节 义务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第29-31页 |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解释 | 第29-30页 |
二、制度解释 | 第30页 |
三、外部性理论的解释 | 第30-31页 |
第二章 隆安县义务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实证分析 | 第31-51页 |
第一节 隆安县经济与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状况 | 第31-37页 |
一、隆安县经济概况 | 第31-34页 |
二、隆安县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状况 | 第34-37页 |
第二节 隆安县义务教育经费与GDP回归分析 | 第37-51页 |
一、指标的选择和平稳性检验 | 第37-41页 |
二、义务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回归分析 | 第41-50页 |
三、主要结论 | 第50-51页 |
第三章 隆安县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微观分析:以布泉乡为例 | 第51-74页 |
第一节 布泉乡义务教育质量 | 第51-55页 |
一、布泉乡中概况 | 第51-53页 |
二、布泉乡小学事业发展状况 | 第53-54页 |
三、布泉乡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状况的评价 | 第54-55页 |
第二节 布泉乡劳动力流出情况 | 第55-60页 |
一、非正规部门就业 | 第56-58页 |
二、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制度缺失 | 第58-59页 |
三、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低 | 第59页 |
四、非永久迁移规模大 | 第59-60页 |
第三节 农村劳动力暂时迁移的成因分析 | 第60-68页 |
一、制度因素 | 第61-62页 |
二、教育投资因素 | 第62-65页 |
三、文化变迁因素 | 第65-67页 |
四、小结 | 第67-68页 |
第四节 对困境的反思及应对 | 第68-72页 |
一、 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区域间师资的统筹 | 第69页 |
二、重塑学校的主体地位 | 第69-70页 |
三、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人文关怀 | 第70-71页 |
四、引入现代要素建设农村 | 第71-72页 |
第五节 待解决的问题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附录 1 | 第76-77页 |
附录 2 | 第77-80页 |
附录 3 | 第80-81页 |
附录 4 | 第81-82页 |
附录 5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后记#@@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