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压山岭隧道衬砌损伤机理与模型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混凝土损伤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水压渗透作用下混凝土损伤研究 | 第16-18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混凝土结构的损伤机理 | 第20-39页 |
·混凝土损伤特性 | 第20-24页 |
·损伤行为描述 | 第20-21页 |
·损伤宏观分析 | 第21-23页 |
·损伤细观分析 | 第23-24页 |
·损伤场变量 | 第24-27页 |
·混凝土损伤演化方程 | 第27-29页 |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损伤演化方程 | 第28-29页 |
·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 | 第29-36页 |
·Loland 模型 | 第29-30页 |
·Mazars 模型 | 第30-31页 |
·Krajcinovic 损伤模型 | 第31-33页 |
·徐变损伤模型 | 第33-36页 |
·混凝土结构损伤分析 | 第36-38页 |
·结构损伤分析的关键性问题 | 第36-37页 |
·结构损伤类型 | 第37-38页 |
·初始和边界条件的求解 | 第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水压渗透作用下混凝土结构损伤特性 | 第39-53页 |
·水压作用下混凝土渗透性分析 | 第39-42页 |
·渗透性宏观分析 | 第39-40页 |
·渗透性细观分析 | 第40-42页 |
·水在混凝土裂隙中的渗流规律 | 第42-44页 |
·混凝土的渗透水压作用研究 | 第44-47页 |
·渗透水压力作用机理 | 第45页 |
·内水压力临界判定条件 | 第45-47页 |
·混凝土结构渗流—应力耦合分析 | 第47-49页 |
·渗流—应力耦合机理 | 第47页 |
·渗流—应力耦合模型 | 第47-49页 |
·混凝土结构渗流—损伤耦合分析 | 第49-51页 |
·渗流—损伤耦合机理 | 第49页 |
·渗流—损伤耦合模型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基于耦合作用的承水压衬砌损伤模型 | 第53-72页 |
·富水区山岭隧道外水压力 | 第53-54页 |
·混凝土衬砌静水压力分布规律 | 第54-55页 |
·混凝土结构弹塑性损伤模型 | 第55-58页 |
·损伤变量 | 第55-56页 |
·本构关系 | 第56-57页 |
·屈服准则 | 第57页 |
·流动法则 | 第57-58页 |
·混凝土衬砌渗流—应力—损伤耦合分析 | 第58-59页 |
·渗流—应力—损伤耦合机理 | 第58页 |
·渗流—应力—损伤耦合模型 | 第58-59页 |
·ABAQUS 有限元软件耦合分析步骤 | 第59-62页 |
·Newton 迭代与收敛 | 第60-61页 |
·自动控制增量 | 第61-62页 |
·确定耦合分析类型 | 第62页 |
·选择时间步长 | 第62页 |
·算例分析 | 第62-71页 |
·模型建立 | 第63-64页 |
·模型分析方案 | 第64页 |
·模型结果与分析 | 第64-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结语与展望 | 第72-74页 |
·结语 | 第72-73页 |
·展望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