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对大型堆积体滑坡治理的影响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边坡监测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堆积体滑坡防治中水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K2768 滑坡工程基本特征 | 第18-27页 |
·K2768 滑坡工程概况 | 第18-21页 |
·地理位置 | 第18页 |
·地形地貌 | 第18-19页 |
·地层岩性 | 第19页 |
·地质构造 | 第19-20页 |
·气象及水文地质条件 | 第20页 |
·不良地质现象 | 第20-21页 |
·滑坡的特征与形成机制分析 | 第21-26页 |
·滑坡规模及性质 | 第21-22页 |
·滑坡的分级分块 | 第22-25页 |
·滑坡产生的原因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K2768 滑坡监测与监测成果分析 | 第27-63页 |
·K2768 滑坡监测目的 | 第27页 |
·K2768 主要监测方法和工作原理 | 第27-30页 |
·地表位移监测 | 第27-28页 |
·深部位移监测 | 第28-30页 |
·K2768 滑坡监测系统布置 | 第30-36页 |
·深部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及测量 | 第30-33页 |
·地面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及测量 | 第33-36页 |
·水文孔监测点的布设及测量 | 第36页 |
·监测完成工作量 | 第36-41页 |
·地面及建筑物变形监测 | 第36-39页 |
·深部位移监测 | 第39-41页 |
·K2768 监测成果分析 | 第41-61页 |
·地面及建筑物变形监测 | 第41-42页 |
·深部位移监测数据分析 | 第42-54页 |
·降雨量、排水孔流量及地下水水位数据分析 | 第54-59页 |
·2012 年监测情况分析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四章 K2768 滑坡数值模拟分析 | 第63-83页 |
·强度折减法基本原理 | 第65-68页 |
·强度折减法岩土体破坏判据 | 第66页 |
·PLAXIS 软件介绍 | 第66-68页 |
·滑坡模型的建立 | 第68-69页 |
·计算参数的选择 | 第69-71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71-80页 |
·不考虑地下水状态分析 | 第71-74页 |
·天然状态分析 | 第74-77页 |
·暴雨状态分析 | 第77-80页 |
·安全系数分析 | 第80-81页 |
·数值模拟结果与监测成果的对比分析 | 第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五章 K2768 滑坡工程治理方案 | 第83-108页 |
·滑坡治理概述 | 第83-95页 |
·滑坡治理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 第83-85页 |
·常用的滑坡治理方案 | 第85-92页 |
·工程措施的合理配置 | 第92-95页 |
·K2768 滑坡排水治理方案及效果评价 | 第95-107页 |
·地下水分布概况 | 第95-97页 |
·排水隧洞工程布置及结构设计 | 第97-104页 |
·排水隧洞工程的测水方法及排水效果评价 | 第104-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108-110页 |
·结论 | 第108-109页 |
·展望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3页 |
致谢 | 第113-11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