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制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生育行为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8页 |
1. 绪论 | 第18-42页 |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18-26页 |
·研究背景 | 第18-22页 |
·当前我国生育法治困境 | 第22-25页 |
·研究目的 | 第25-26页 |
·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 第26-30页 |
·理论价值 | 第26-28页 |
·实践意义 | 第28-30页 |
·生育行为规制研究文献综述 | 第30-35页 |
·关于生育行为的专题研究 | 第30-31页 |
·关于生育行为的内涵探析 | 第31页 |
·关于生育行为的实施主体 | 第31-32页 |
·关于生育行为的实施方式 | 第32-33页 |
·关于生育行为的表现形式 | 第33-35页 |
·关于生育行为的侵害与救济 | 第35页 |
·研究的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35-39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35-38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8-39页 |
·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39-42页 |
·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39-40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40-41页 |
·不足之处 | 第41-42页 |
2 生育行为法律规制的理论基石 | 第42-56页 |
·法哲学理论 | 第42-45页 |
·法是自由的保障 | 第42-44页 |
·法是正义的寄托 | 第44-45页 |
·法政治学理论 | 第45-48页 |
·法是意志的强制,法律是强制的意志 | 第45页 |
·法律是公权与私权的调和物 | 第45-46页 |
·生育法治是国家人口控制力与公民生育权的解压阀 | 第46-48页 |
·人权保障理论 | 第48-52页 |
·人权:人之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 | 第49-50页 |
·人权尊重和保障:法治的内在价值 | 第50-51页 |
·生育权是基本人权 | 第51-52页 |
·人口法学理论 | 第52-56页 |
·社会理性人 | 第52-54页 |
·生育理性人 | 第54-55页 |
·规范生育人 | 第55-56页 |
3 “生育行为”及其规制 | 第56-84页 |
·核心概念辨析 | 第56-64页 |
·关于“生育” | 第56-59页 |
·关于“生育行为” | 第59-63页 |
·关于“生育行为法律规制” | 第63-64页 |
·人类生育行为规制的历史考察 | 第64-76页 |
·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生育行为规制 | 第65-68页 |
·传统社会时期的生育行为规制 | 第68-73页 |
·近现代时期我国生育行为规制 | 第73-76页 |
·生育行为法律规制的特征 | 第76-80页 |
·以义务性规范为主,兼顾权利性规范 | 第76-77页 |
·以引导式调整为主,兼顾一定程度的强制性 | 第77-78页 |
·以利益导向机制为主,兼顾惩罚性措施 | 第78-79页 |
·以生育法律规范为主,兼顾其他社会性控制措施 | 第79-80页 |
·当今生育行为法律规制面临历史性挑战 | 第80-82页 |
·主要表现 | 第80-81页 |
·问题核心 | 第81页 |
·解决之道 | 第81-82页 |
本章结语 | 第82-84页 |
4 生育行为的主体认定 | 第84-110页 |
·生育行为主体的法律标准 | 第84-90页 |
·主体资格的法律构成要件 | 第84-87页 |
·生育行为主体与生育权主体 | 第87-88页 |
·辅助生育技术的医疗机构与医生 | 第88-89页 |
·夫妻仅是最主要的生育行为主体 | 第89-90页 |
·当今生育群体的法律地位 | 第90-109页 |
·婚内生育群体 | 第90-91页 |
·达到法定婚龄的未婚男女 | 第91-95页 |
·婚外生育群体 | 第95-98页 |
·达到法定婚龄的单身自然人 | 第98-104页 |
·其他非正常生育群体 | 第104-109页 |
本章结语 | 第109-110页 |
5 当今生育行为的方式选择 | 第110-129页 |
·人类生育方式的演变历程 | 第110-116页 |
·自然生育方式 | 第110-112页 |
·计划生育方式 | 第112-115页 |
·选择生育方式 | 第115页 |
·当今多样化生育 | 第115-116页 |
·当今人类生育方式的选择 | 第116-122页 |
·人类生育方式选择的可能性 | 第116-119页 |
·人类生育方式选择的必要性 | 第119-122页 |
·人类生育方式选择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122-125页 |
·对婚姻伦理道德的冲击 | 第123-124页 |
·对现行法律制度的冲击 | 第124页 |
·对现有社会秩序的冲击 | 第124-125页 |
·理性选择生育方式,推进社会持续进步 | 第125-128页 |
·国家层面---完善法律,科学引领 | 第126-127页 |
·个人层面---理性选择,规范生育 | 第127-128页 |
本章结语 | 第128-129页 |
6 重要的生育行为剖析 | 第129-159页 |
·积极生育行为 | 第129-145页 |
·自然受精 | 第130-133页 |
·人工授精 | 第133-142页 |
·试管婴儿 | 第142-145页 |
·消极生育行为 | 第145-158页 |
·避孕 | 第145-148页 |
·流产 | 第148-152页 |
·绝育 | 第152-158页 |
本章结语 | 第158-159页 |
7 公民、家庭、国家与社会的责任与义务 | 第159-183页 |
·公民:“负责任”生育 | 第159-166页 |
·“负责任生育”的内涵 | 第160-161页 |
·“负责任生育”的基本要求 | 第161-166页 |
·家庭:避免“不当干预” | 第166-169页 |
·家族势力对成员生育的干涉或歧视 | 第166-167页 |
·当今社会存在的家庭对生育的干涉 | 第167-168页 |
·解决之道:大力推进“家庭生育文化”的现代化 | 第168-169页 |
·国家:生育的适度调控 | 第169-178页 |
·“适度调控”的要义 | 第170-172页 |
·适度调控的切入途径 | 第172-178页 |
·社会:多元化宽容 | 第178-182页 |
·“多元化”是当今生育的最大现实 | 第178-179页 |
·“宽容精神”是生育权实现的社会基础 | 第179-181页 |
·社会生育宽容的基本底线 | 第181-182页 |
本章结语 | 第182-183页 |
8 生育行为的侵害及救济 | 第183-213页 |
·生育行为侵害的涵义辨析 | 第183-189页 |
·生育行为侵害的涵义 | 第183-185页 |
·生育侵害行为的构成要件 | 第185-189页 |
·生育行为侵害的类型研究 | 第189-200页 |
·对生育行为主体的侵害 | 第190-193页 |
·在生育过程中的侵害 | 第193-200页 |
·对生育结果的侵害 | 第200页 |
·生育行为侵害救济 | 第200-212页 |
·生育侵害救济原则 | 第200-203页 |
·当前生育行为侵害救济种类 | 第203-206页 |
·当前生育侵害救济的缺陷 | 第206-209页 |
·生育侵害之诉制度的建立 | 第209-212页 |
本章结语 | 第212-213页 |
9 结论 | 第213-223页 |
·有关结论 | 第213-216页 |
·关于“生育行为与生育权”方面 | 第213-214页 |
·关于当今“生育行为变化”方面 | 第214-215页 |
·关于“生育行为法律规制”方面 | 第215-216页 |
·生育行为法律规制的构架设想 | 第216-222页 |
·生育立法方面 | 第217-220页 |
·生育执法方面 | 第220页 |
·生育司法方面 | 第220-221页 |
·生育教育与宣讲 | 第221-222页 |
·公民守法方面 | 第222页 |
本章结语 | 第22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23-228页 |
后记 | 第228-232页 |
致谢 | 第232-234页 |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论文 | 第2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