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矫正人口社会支持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1 导论 | 第14-46页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4-19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4-17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定性与定量相融合的方法 | 第19-20页 |
·网络分析的方法 | 第20-21页 |
·扎根理论的方法 | 第21页 |
·文献研究的方法 | 第21-22页 |
·相关概念和研究综述 | 第22-40页 |
·概念界定 | 第22-25页 |
·研究综述 | 第25-40页 |
·研究的思路和内容 | 第40-43页 |
·研究的思路 | 第40-42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42-43页 |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43-46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43-44页 |
·研究的不足 | 第44-46页 |
2 农村社区矫正人口社会支持的理论框架 | 第46-84页 |
·理论工具 | 第46-51页 |
·社会交换理论 | 第46-47页 |
·社会资源理论 | 第47-48页 |
·差序格局理论 | 第48-49页 |
·行刑社会化理论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农村社区矫正人口社会支持的理论分析框架 | 第51-84页 |
·构建农村社区矫正人口社会支持理论的方法准备 | 第51-56页 |
·分析农村社区矫正人口社会支持的理论框架 | 第56-82页 |
·小结 | 第82-84页 |
3 成都农村社区矫正人口社会支持研究设计 | 第84-94页 |
·成都农村社区矫正人口社会支持调查设计 | 第84-88页 |
·调查范围确定 | 第84-85页 |
·调查地点确定 | 第85-88页 |
·成都农村社区矫正人口社会支持方案设计 | 第88-94页 |
·质性访谈 | 第88-91页 |
·问卷调查 | 第91-93页 |
·研究的限制 | 第93-94页 |
4 成都农村社区矫正人口社会支持现状实证分析 | 第94-111页 |
·成都农村社区矫正人口社会支持网络分析 | 第94-103页 |
·成都农村社区矫正人口社会支持总体网状况 | 第95-96页 |
·成都农村社区矫正人口社会支持重要网状况 | 第96-103页 |
·成都农村社区矫正人口社会支持感知分析 | 第103-107页 |
·农村社区矫正人口社会支持感受 | 第104-105页 |
·农村社区矫正人口社会支持人口感知差异性 | 第105-107页 |
·结论与分析 | 第107-111页 |
·关于社会支持网络规模 | 第107页 |
·关于社会支持网络构成 | 第107-110页 |
·关于感知社会支持 | 第110-111页 |
5 成都农村社区矫正人口社会支持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第111-125页 |
·成都农村社区矫正人口社会支持影响因素研究设计 | 第112-118页 |
·研究假设 | 第112-115页 |
·变量、策略与方法 | 第115-118页 |
·成都农村社区矫正人口社会支持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 第118-122页 |
·社会支持网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19-120页 |
·社会支持网构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20-122页 |
·结论与分析 | 第122-125页 |
·关于网络规模 | 第122-123页 |
·关于网络构成 | 第123-125页 |
6 成都农村社区矫正人口社会支持后果实证研究 | 第125-140页 |
·成都农村社区矫正人口心理状态研究 | 第125-129页 |
·成都农村社区矫正人口社会支持后果研究设计 | 第129-132页 |
·研究假设 | 第129页 |
·变量、策略与方法 | 第129-132页 |
·影响农村社区矫正人口心理状态的因素分析 | 第132-138页 |
·农村社区矫正人口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32-134页 |
·假释犯、缓刑犯、管制犯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34-138页 |
·结论与分析 | 第138-140页 |
7 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 第140-147页 |
·研究的结论 | 第140-143页 |
·启示与建议 | 第143-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56页 |
附表 | 第156-161页 |
附表一 | 第156-158页 |
附表二 | 第158-159页 |
附表三 | 第159-161页 |
后记 | 第161-163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