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毕赤酵母基因工程现状 | 第10-12页 |
·毕赤酵母作为外源表达宿主的优点 | 第10-11页 |
·毕赤酵母作为宿主表达的外源蛋白 | 第11-12页 |
·木糖代谢途径 | 第12-15页 |
·能够利用木糖的微生物 | 第12-13页 |
·木糖代谢途径 | 第13-14页 |
·真菌木糖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及其基因 | 第14-15页 |
·玉米芯水解提糖工艺的现状 | 第15-16页 |
·酶法水解 | 第15页 |
·酸水解方法 | 第15-16页 |
·目前研究中的新型水解方法 | 第16页 |
·木糖的应用 | 第16-17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课题的技术路线图 | 第18-20页 |
第2章 毕赤酵母生孢诱导因子的研究及单倍体的制备 | 第20-32页 |
·前言 | 第20页 |
·材料 | 第20-22页 |
·菌种 | 第20-21页 |
·培养基 | 第21-22页 |
·试验方法 | 第22-23页 |
·毕赤酵母的活化 | 第22页 |
·毕赤酵母的培养 | 第22页 |
·子囊孢子诱导温度的确定 | 第22-23页 |
·子囊孢子的诱导 | 第23页 |
·子囊孢子的观察 | 第23页 |
·子囊孢子的释放 | 第23页 |
·单倍体的分离 | 第23页 |
·单倍体的鉴定 | 第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30页 |
·毕赤酵母的预培养时间对生孢的影响 | 第23-24页 |
·温度对毕赤酵母生孢的影响 | 第24页 |
·各种无机离子对毕赤酵母生孢的影响 | 第24-26页 |
·碳源对毕赤酵母生孢的影响 | 第26页 |
·微量元素的影响 | 第26-27页 |
·蜗牛酶浓度对子囊孢子释放及单倍体获得率的影响 | 第27-28页 |
·蜗牛酶处理时间对子囊孢子释放的影响 | 第28页 |
·酶解液热处理时间的影响 | 第28-29页 |
·有机试剂裂解子囊孢子结果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毕赤酵母xyl1基因敲除工程菌株的构建及鉴定 | 第32-44页 |
·前言 | 第32页 |
·材料 | 第32-33页 |
·菌株及质粒 | 第32页 |
·常用的酶和生化试剂 | 第32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32-33页 |
·培养基和生化试剂 | 第33-34页 |
·培养基 | 第33-34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34页 |
·试验方法 | 第34-38页 |
·菌株培养 | 第34-35页 |
·DNA的提取 | 第35页 |
·基因克隆方法 | 第35-36页 |
·基因测序 | 第36页 |
·基因敲除方法 | 第36-37页 |
·P.pichia酵母转化及筛选 | 第37页 |
·木糖和葡萄糖测定方法 | 第37-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3页 |
·Xyll基因克隆 | 第38-39页 |
·Pichia xyl1基因敲除菌株分子鉴定 | 第39-40页 |
·突变株木糖发酵能力 | 第40-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玉米芯酸水解工艺研究 | 第44-54页 |
·前言 | 第44页 |
·材料 | 第44页 |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4页 |
·试验方法 | 第44-47页 |
·玉米芯水解的预处理 | 第45页 |
·确定玉米芯水解最适硫酸浓度 | 第45页 |
·确定最适玉米芯水解温度 | 第45页 |
·逆流处理水解玉米芯 | 第45页 |
·乙酸水解玉米芯 | 第45-46页 |
·玉米芯水解规模放大处理 | 第46页 |
·还原糖和葡萄糖的测定方法 | 第46页 |
·水解液干重的测量方法 | 第46页 |
·玉米芯水解率的计算方法 | 第46-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3页 |
·预处理和酸水解时间的影响 | 第47-48页 |
·硫酸浓度对玉米芯水解的影响 | 第48-49页 |
·温度对酸水解玉米芯的影响 | 第49-50页 |
·逆流处理对水解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硫酸和乙酸水解玉米芯的效果比较 | 第51-52页 |
·扩大酸水解玉米芯规模的结果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毕赤酵母木糖代谢缺陷菌株应用 | 第54-70页 |
·前言 | 第54页 |
·材料 | 第54-55页 |
·菌株 | 第54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54-55页 |
·培养基及试剂的配制 | 第55页 |
·试验方法 | 第55-59页 |
·菌种的活化 | 第55-56页 |
·碳源利用情况调查 | 第56-57页 |
·氮源利用情况调查 | 第57页 |
·高渗培养验证 | 第57页 |
·工程菌株发酵水解液试验 | 第57-58页 |
·糖和菌湿重的测定方法 | 第58-5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9-68页 |
·碳源调查结果 | 第59-63页 |
·氮源调查结果 | 第63-64页 |
·高渗培养的结果 | 第64页 |
·工程菌株发酵玉米芯水解液的结果 | 第64-68页 |
·小结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