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道路与理论:邓小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基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7页
导论第17-29页
 一、选题的缘由和意义第17-20页
 二、研究现状述评第20-25页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25-27页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第27-29页
第一章 邓小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第29-46页
 一、国际背景第29-38页
  (一)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第29-32页
  (二) 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加速推进第32-34页
  (三) 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第34-35页
  (四)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挫折第35-38页
 二、国内背景第38-46页
  (一) 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第38-40页
  (二) 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严峻第40-42页
  (三)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第42-44页
  (四)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内政治风波第44-46页
第二章 邓小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第46-82页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酝酿阶段第46-52页
  (一) 1975年进行全面整顿第46-48页
  (二) 批判"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第48-50页
  (三) 支持"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第50-52页
 二、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萌芽阶段第52-59页
  (一) 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第53-55页
  (二) 提出转移党的工作重心第55-57页
  (三) 全面进行拨乱反正第57-59页
 三、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三大:初步形成阶段第59-65页
  (一) 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第60-61页
  (二)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步规划第61-63页
  (三) 首次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命题第63-65页
 四、从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四大:深化发展阶段第65-78页
  (一)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66-68页
  (二) 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68-70页
  (三) 初步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第70-71页
  (四) 精辟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71-73页
  (五) 科学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第73-76页
  (六) 反对两种错误思潮第76-78页
 五、从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五大:成熟阶段第78-82页
  (一) 系统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78-80页
  (二) 明确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意义和历史地位第80-82页
第三章 邓小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基第82-127页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第82-86页
  (一) 初级阶段是制定基本路线的客观依据第82-83页
  (二) 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科学内涵第83-84页
  (三)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第84-86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第86-96页
  (一)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86-89页
  (二)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第89-91页
  (三) 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第91-93页
  (四) 制定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第93-96页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道路:"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第96-111页
  (一)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第96-98页
  (二)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第98-100页
  (三)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第100-103页
  (四) 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第103-111页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道路:"两个文明一起抓"第111-119页
  (一) 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第112-113页
  (二) 提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第113-116页
  (三) 制定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法第116-119页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建设道路:"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第119-127页
  (一) 改善党的领导第119-121页
  (二) 加强党的建设第121-124页
  (三) 坚持从严治党第124-127页
第四章 邓小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基第127-176页
 一、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第127-137页
  (一) 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创新第127-131页
  (二) 对列宁和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第131-137页
 二、对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继承与创新第137-154页
  (一) 毛泽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艰辛历程第138-147页
  (二) 邓小平对于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第147-154页
 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作用第154-176页
  (一) 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渊源第154-161页
  (二) 邓小平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先导第161-167页
  (三)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第167-176页
结束语第176-181页
参考文献第181-197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第197-198页
后记第198-200页

论文共2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治民主与政府效能的冲突与平衡--基于美国利益集团参与政治过程的一项研究
下一篇: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