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研究

中文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8页
导论第18-31页
 一、选题的缘起及意义第18-23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23-27页
 三、研究方法第27-28页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创新点第28-31页
第一章 邓小平推进毛泽东思想大众化的贡献第31-79页
 一、宣传毛泽东思想推进毛泽东思想大众化第31-56页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宣传贯彻毛泽东思想第32-42页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宣传贯彻毛泽东思想第42-48页
  (三) 作为第一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丰富毛泽东思想第48-56页
 二、捍卫毛泽东思想推进毛泽东思想大众化第56-68页
  (一) 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评价毛泽东第57-63页
  (二) 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第63-68页
 三、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推进毛泽东思想大众化第68-79页
  (一) 概括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第69-73页
  (二) 发展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理论第73-77页
  (三) 发展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思想第77-79页
第二章 邓小平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贡献第79-128页
 一、倡导解放思想推动思想观念大解放第79-89页
  (一) 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第80-81页
  (二) 支持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第81-84页
  (三) 倡导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第84-85页
  (四) 恢复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第85-89页
 二、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消除对社会主义的误解第89-102页
  (一)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第90-95页
  (二) 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第95-97页
  (三) 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第97-102页
 三、创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102-112页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第102-107页
  (二) 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第107-110页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第110-112页
 四、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第112-119页
  (一)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第112-116页
  (二) 创新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经济制度第116-117页
  (三) 创新实现共同富裕的分配制度第117-119页
 五、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第119-128页
  (一) 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第119-121页
  (二)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第121-122页
  (三)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第122-128页
第三章 邓小平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贡献第128-165页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道路第129-138页
  (一)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129-131页
  (二)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131-135页
  (三) 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第135-138页
 二、中国式的现代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实践第138-147页
  (一)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探索第139-142页
  (二)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第142-145页
  (三) 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的雄心壮志第145-147页
 三、改革开放:在发展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147-160页
  (一) 社会主义是不断改革的社会第148-152页
  (二) 社会主义是全面开放的社会第152-158页
  (三) 改革开放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第158-160页
 四、精神文明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要条件第160-165页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第160-162页
  (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第162-163页
  (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第163-165页
第四章 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点第165-206页
 一、动力特点: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第165-171页
  (一)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们的精神支柱第165-168页
  (二) 以理想信念为动力,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168-171页
 二、学习特色: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第171-179页
  (一) 邓小平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特点第171-175页
  (二) 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道理第175-179页
 三、语言特色:通俗易懂第179-189页
  (一)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老祖宗不能丢第179-182页
  (二) 怎样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是硬道理"第182-184页
  (三) 定位世纪发展目标:小康社会第184-187页
  (四) 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第一生产力第187-189页
 四、方法特色:按辩证法办事第189-199页
  (一) 否定即肯定: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第190-192页
  (二) "猫论":抓事物本质第192-194页
  (三) 统筹兼顾:全局观念第194-197页
  (四) 从实际出发:有"左"反"左",有右反右第197-199页
 五、实践特色:"拿实事来说话"第199-206页
  (一) 先试、先闯第199-201页
  (二) 不争论,允许看第201-203页
  (三) 拿实事来说话第203-206页
第五章 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第206-245页
 一、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第206-215页
  (一)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第206-209页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推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第209-213页
  (三)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第213-215页
 二、党的领导: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第215-223页
  (一) 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第216-218页
  (二)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218-223页
 三、尊重人民群众: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第223-230页
  (一) 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第224-225页
  (二) 依靠和尊重人民群众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225-230页
 四、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第230-239页
  (一)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多种社会思潮第231-232页
  (二) 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232-239页
 五、总结经验:探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第239-245页
  (一) 重视并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第239-240页
  (二) 邓小平是善于从总结历史经验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范第240-245页
结束语第245-248页
参考文献第248-256页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著第256-257页
后记第257-258页

论文共2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道路与理论:邓小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基
下一篇:布莱尔政府时期的英国安全战略(1997-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