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航空发动机(推进系统)论文--空气喷气式发动机论文--燃气涡轮发动机论文--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涡轮轴发动机论文

基于相同步控制的多螺旋桨飞机主动降噪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图表清单第9-11页
注释表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4页
     ·螺旋桨飞机降噪的重要性及常用降噪方法第12页
     ·基于螺旋桨的优化的降噪设计第12-13页
     ·噪声被动隔离技术第13页
     ·噪声主动控制技术第13-14页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4-16页
     ·涡桨发动机相同步控制技术第14-15页
     ·基于噪声向量模型的相角寻优技术第15页
     ·国内外发展现状概述第15-16页
   ·涡桨发动机相同步控制的关键技术第16-17页
     ·相角寻优技术第16页
     ·相同步控制第16-17页
   ·本文主要内容第17-18页
第二章 相同步控制总体方案和控制算法第18-30页
   ·相同步控制降噪原理及相角寻优的必要性第18-21页
     ·相同步控制降噪的原理第18-19页
     ·相角寻优的必要性第19-21页
   ·总体方案设计第21-25页
     ·现有方案简介第21-23页
     ·分布式相角寻优方案第23-24页
     ·相同步控制全从方案第24-25页
   ·相同步控制策略第25-27页
   ·相同步控制算法第27-29页
     ·锁相环控制第27页
     ·模糊控制第27-29页
     ·仿真实验第29页
   ·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相同步控制实验平台设计与实验验证第30-36页
   ·搭建实验平台的必要性第30页
   ·搭建实验平台的可行性第30-32页
     ·螺旋桨模拟涡桨飞机噪声的可行性第30-31页
     ·电机相同步控制的可行性第31页
     ·相角寻优研究的可行性第31页
     ·双螺旋桨模拟的代表性第31-32页
   ·实验平台的整体结构第32-33页
   ·相同步控制实验结果第33-35页
   ·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相角寻优方案研究第36-50页
   ·引言第36页
   ·噪声向量模型第36-37页
   ·改进的噪声向量模型辨识方法第37-42页
     ·改进的简化噪声模型辨识方法第37-38页
     ·求解算法第38-40页
     ·实验数据和仿真数据对比第40-41页
     ·数据选取的说明第41-42页
     ·两种辨识方法的比较第42页
   ·数据采集条件对辨识精度的影响第42-44页
     ·采样时间对辨识精度的影响第42-43页
     ·转速偏差对辨识精度的影响第43-44页
   ·计算最优相角的寻优算法第44-49页
     ·线性搜索第44-45页
     ·逐级细化搜索第45页
     ·蚁群算法第45-49页
   ·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涡桨发动机功率/转速/相同步综合控制第50-62页
   ·涡桨发动机转速/相同步综合控制问题第50页
   ·涡桨发动机相同步控制策略第50-55页
     ·执行机构控制指令叠加脉冲方法第50-52页
     ·转速指令偏差的方法第52-54页
     ·转速/功率混合的指令偏差方法第54-55页
   ·全从控制方案应用于涡桨发动机相同步控制中的讨论第55-57页
     ·相角抖动问题第55-56页
     ·通信延时问题第56页
     ·数值模型仿真对比第56-57页
   ·转速/相同步控制转换方法第57-60页
     ·转速/相同步控制转换方法简介第57-58页
     ·转速/相同步控制转换逻辑第58-60页
     ·转速/相同步控制转换方法仿真结果第60页
   ·相同步控制算法第60-61页
   ·小结第61-6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2-64页
   ·总结第62页
   ·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致谢第67-68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压电陶瓷驱动电源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拉伸载荷下碳纤维复合材料T型胶接接头脱粘监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