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相同步控制的多螺旋桨飞机主动降噪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图表清单 | 第9-11页 |
注释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螺旋桨飞机降噪的重要性及常用降噪方法 | 第12页 |
·基于螺旋桨的优化的降噪设计 | 第12-13页 |
·噪声被动隔离技术 | 第13页 |
·噪声主动控制技术 | 第13-14页 |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涡桨发动机相同步控制技术 | 第14-15页 |
·基于噪声向量模型的相角寻优技术 | 第15页 |
·国内外发展现状概述 | 第15-16页 |
·涡桨发动机相同步控制的关键技术 | 第16-17页 |
·相角寻优技术 | 第16页 |
·相同步控制 | 第16-17页 |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相同步控制总体方案和控制算法 | 第18-30页 |
·相同步控制降噪原理及相角寻优的必要性 | 第18-21页 |
·相同步控制降噪的原理 | 第18-19页 |
·相角寻优的必要性 | 第19-21页 |
·总体方案设计 | 第21-25页 |
·现有方案简介 | 第21-23页 |
·分布式相角寻优方案 | 第23-24页 |
·相同步控制全从方案 | 第24-25页 |
·相同步控制策略 | 第25-27页 |
·相同步控制算法 | 第27-29页 |
·锁相环控制 | 第27页 |
·模糊控制 | 第27-29页 |
·仿真实验 | 第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相同步控制实验平台设计与实验验证 | 第30-36页 |
·搭建实验平台的必要性 | 第30页 |
·搭建实验平台的可行性 | 第30-32页 |
·螺旋桨模拟涡桨飞机噪声的可行性 | 第30-31页 |
·电机相同步控制的可行性 | 第31页 |
·相角寻优研究的可行性 | 第31页 |
·双螺旋桨模拟的代表性 | 第31-32页 |
·实验平台的整体结构 | 第32-33页 |
·相同步控制实验结果 | 第33-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相角寻优方案研究 | 第36-50页 |
·引言 | 第36页 |
·噪声向量模型 | 第36-37页 |
·改进的噪声向量模型辨识方法 | 第37-42页 |
·改进的简化噪声模型辨识方法 | 第37-38页 |
·求解算法 | 第38-40页 |
·实验数据和仿真数据对比 | 第40-41页 |
·数据选取的说明 | 第41-42页 |
·两种辨识方法的比较 | 第42页 |
·数据采集条件对辨识精度的影响 | 第42-44页 |
·采样时间对辨识精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转速偏差对辨识精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计算最优相角的寻优算法 | 第44-49页 |
·线性搜索 | 第44-45页 |
·逐级细化搜索 | 第45页 |
·蚁群算法 | 第45-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涡桨发动机功率/转速/相同步综合控制 | 第50-62页 |
·涡桨发动机转速/相同步综合控制问题 | 第50页 |
·涡桨发动机相同步控制策略 | 第50-55页 |
·执行机构控制指令叠加脉冲方法 | 第50-52页 |
·转速指令偏差的方法 | 第52-54页 |
·转速/功率混合的指令偏差方法 | 第54-55页 |
·全从控制方案应用于涡桨发动机相同步控制中的讨论 | 第55-57页 |
·相角抖动问题 | 第55-56页 |
·通信延时问题 | 第56页 |
·数值模型仿真对比 | 第56-57页 |
·转速/相同步控制转换方法 | 第57-60页 |
·转速/相同步控制转换方法简介 | 第57-58页 |
·转速/相同步控制转换逻辑 | 第58-60页 |
·转速/相同步控制转换方法仿真结果 | 第60页 |
·相同步控制算法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总结 | 第62页 |
·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