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 一、中学后进生相关研究 | 第8-11页 | 
| (一)中学后进生界定及研究必要性 | 第8-9页 | 
| (二)中学后进生现有研究及局限性 | 第9-11页 | 
| 二、优势视角及相关理论概述 | 第11-17页 | 
| (一)优势视角理论概述 | 第11-15页 | 
| (二)其他相关理论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中学后进生:基于优势视角理论的解读 | 第17-21页 | 
| 一、优势视角下的中学后进生成因分析 | 第17-19页 | 
| (一)自身方面 | 第17页 | 
| (二)家庭方面 | 第17-18页 | 
| (三)学校方面 | 第18页 | 
| (四)社会方面 | 第18-19页 | 
| 二、抗逆力在中学后进生中的建构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基于优势视角的中学后进生个案干预 | 第21-30页 | 
| 一、优势视角下的个案工作原则及特色 | 第21-22页 | 
| (一)关注每个人具有的优势和能力,而非其缺点和症状 | 第21页 | 
| (二)建立合作平等的伙伴关系,而非不对等的权力关系 | 第21页 | 
| (三)相信每个人都具有内在学习、成长和改变的能力 | 第21-22页 | 
| 二、优势视角下的个案工作程序 | 第22-28页 | 
| (一)来自单亲家庭的他 | 第22-25页 | 
| (二)被“宠坏”的他 | 第25-28页 | 
| 三、优势视角下的个案工作策略 | 第28-30页 | 
| (一)困境处理的提问 | 第28页 | 
| (二)寻找例外情况 | 第28页 | 
| (三)奇迹提问 | 第28-29页 | 
| (四)称赞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结语 | 第30-32页 | 
| 一、基本结论和发现 | 第30页 | 
| 二、理论启示与研究局限 | 第30-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34-35页 | 
| 致谢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