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转向系统论文

某中型载货汽车转向系统的分析研究与改进设计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2页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0-11页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1-12页
第2章 多体系统动力学及其软件Adams 简介第12-16页
   ·多体系统动力学第12-14页
     ·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的发展第12-13页
     ·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与求解一般过程第13-14页
   ·Adams 简介第14-16页
第3章 汽车双前桥和转向系统结构选型与分析第16-25页
   ·转向系统的结构形式第16-18页
     ·转向系统概述第16页
     ·转向器结构形式及选择第16-18页
   ·转向梯形概述第18-19页
     ·转向梯形的提出第18页
     ·转向梯形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第18页
     ·转向梯形的作用第18-19页
   ·转向梯形第19-25页
     ·转向梯形的分类第19页
     ·转向梯形的结构第19-21页
     ·转向梯形机构遵循的转向原理第21-22页
     ·双前桥转向机构的作用与基本原理第22页
     ·双前桥转向机构的布置第22-25页
第4章 双前桥及转向系统的设计计算第25-39页
   ·转向系计算载荷的确定第25-26页
   ·循环球式转向器的设计与计算第26-31页
     ·环球式转向器各参数如下表所示第26页
     ·钢球直径d 及数量n第26页
     ·滚道截面第26-27页
     ·接触角第27页
     ·齿条齿扇传动副设计第27-29页
     ·循环球式转向器零件强度的计算第29-30页
     ·齿的弯曲应力第30-31页
   ·双前桥转向机构分析第31-34页
     ·车辆转向轮胎的理想运动关系第31-32页
     ·车辆悬架与转向系统的干涉第32页
     ·转向系与悬架的运动干涉在虚拟样机中的处理第32-33页
     ·物理样机的传动关系第33-34页
   ·转向梯形在双前桥转向系统中的空间处理第34-39页
第五章 双前桥及转向系统优化与改进第39-60页
   ·双前桥转向系统转向梯形的优化模型第39-52页
     ·建立双前桥转向系统转向梯形数学模型第39-43页
     ·优化模型的建立第43-51页
     ·小结第51-52页
   ·双前桥转向系统 ADAMS 模型的建立第52-56页
     ·建立虚拟样机模型第52-56页
   ·车辆双前桥转向拉杆设计计算第56-60页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57-58页
     ·分析计算结果第58-60页
总结第60-61页
结论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汽车产品加工质量提升方法研究
下一篇:客车机械式变速器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