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引言第12-17页
 (一) 研究的缘起及意义第12-13页
 (二) 研究现状第13-15页
 (三) 研究方法第15页
 (四)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第15-17页
一、 道德判断能力一般理论阐释第17-30页
 (一) 道德判断能力的概念解读第17-20页
  1. 道德能力的诠释第17-18页
  2. 道德判断的诠释第18-20页
  3. 道德判断能力的含义解读第20页
 (二) 道德判断能力的构成要素第20-24页
  1. 道德鉴别能力第20-21页
  2. 道德评价能力第21-23页
  3. 道德批判能力第23-24页
 (三) 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因素第24-26页
  1. 道德认知第24-25页
  2. 道德情感第25页
  3. 道德意志第25-26页
 (四) 道德判断能力的价值第26-30页
  1. 道德判断能力和其他能力共同构成道德能力的有机系统第26-27页
  2. 道德判断能力是实施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的前提第27页
  3. 道德判断能力对人们的道德行为起调节作用第27-28页
  4. 道德判断能力是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关键第28-30页
二、 加强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培养的必要性第30-36页
 (一) 当代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现状的需求第30-32页
  1. 道德分析能力欠缺第30页
  2. 道德鉴别能力降低第30-31页
  3. 道德批判精神消解第31-32页
 (二) 当今德育发展现状的需要第32-36页
  1. 注重现成道德规范的传授,忽视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第32页
  2. 采用灌输的方式,阻碍了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第32-33页
  3. 重视理性因素,忽视非理性因素在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形成中的作用第33-34页
  4. 采用虚构的道德情境培养,忽视真实情况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第34-36页
三、 提高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实施策略第36-49页
 (一) 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道德判断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第36-40页
  1. 注重由重教向重导的转换,激发学生道德判断的动机,让学生愿意进行道德判断第36-37页
  2. 运用价值澄清模式,激发学生思考、批判的潜能第37-39页
  3. 建立开放、民主、对话的师生关系,强化学生自我判断意识第39-40页
 (二) 立足真实的道德生活,开展道德判断实践活动第40-43页
  1. 在真实的道德情境中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善恶能力第40-41页
  2. 让学生充分参与道德活动,通过各种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独立判断能力第41-42页
  3. 全面理解现实生活,增强道德意志,促使学生由感性判断上升为理性判断第42-43页
 (三) 以外在教育引导和自我判断相结合的原则转变培养方式第43-46页
  1. 注重学生家庭环境培养,为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成长提供社会条件第43-45页
  2. 注重隐性环境教育,促使学生自我道德判断习惯的养成第45-46页
 (四) 注重学生道德情感和直觉判断的作用,提高学生道德判断质量第46-49页
  1. 重视学生道德情感的体验,推动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第46-47页
  2. 克服德育中只注重理性的判断推理作用,尊重学生的直觉判断第47-49页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附录第52-55页
后记第55-5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5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清单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塑造研究
下一篇:基于项目学习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导框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