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 )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11页 |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危害与防治 | 第11-13页 |
·蛋白组学及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免疫蛋白组学与细菌表面蛋白 | 第16-17页 |
·亚单位疫苗 | 第17-18页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9-33页 |
·菌株和试验动物 | 第19页 |
·pET-30a质粒和pMD-18T | 第19-21页 |
·主要试剂 | 第21页 |
·主要缓冲液的配方 | 第21-23页 |
·免疫蛋白的筛选 | 第23-28页 |
·菌株的选取与培养 | 第23页 |
·菌株的定量与保存 | 第23-24页 |
·感染血清与对照血清 | 第24页 |
·ELISA检测血清抗体效价 | 第24页 |
·细菌表面蛋白的提取 | 第24-25页 |
·SDS-PAGE电泳 | 第25页 |
·蛋白定量 | 第25页 |
·双向电泳分离 | 第25-26页 |
·银染 | 第26页 |
·Westren b1ot | 第26-27页 |
·蛋白酶解 | 第27页 |
·MALDI-TOF质谱分析 | 第27页 |
·PGAM基因gpmA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27-28页 |
·PGAM蛋白表达及纯化 | 第28-31页 |
·PCR扩增及基因测序 | 第28页 |
·PCR产物回收 | 第28-29页 |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29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9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29-30页 |
·质粒的小量制备 | 第30页 |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30页 |
·表达菌株的构建 | 第30-31页 |
·蛋白诱导表达 | 第31页 |
·蛋白纯化 | 第31页 |
·PGAM蛋白功能研究 | 第31-33页 |
·PGAM蛋白对巴氏杆菌生长影响 | 第31页 |
·HN06对小鼠的半数致死性试验(寇氏(Korbor)法) | 第31-32页 |
·PGAM蛋白免疫Km小鼠及抗体检测与攻毒 | 第32-33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3-43页 |
·HN06新型免疫蛋白的鉴定 | 第33-37页 |
·HN06琼脂糖凝胶相关基因鉴定 | 第33页 |
·HN06感染血清抗体滴度测定 | 第33-34页 |
·SDS-PAGE检测表面蛋白 | 第34-35页 |
·2-DE电泳及western blot | 第35页 |
·质谱鉴定结果 | 第35-36页 |
·蛋白跨膜结构的预测 | 第36-37页 |
·PGAM蛋白的重组表达纯化及活性鉴定 | 第37-39页 |
·gpmA基因的克隆及连接鉴定 | 第37页 |
·测序鉴定 | 第37-38页 |
·重组蛋白PGAM表达与纯化 | 第38-39页 |
·重组蛋白PGAM免疫活性检测 | 第39页 |
·PGAM蛋白的功能研究 | 第39-43页 |
·PGAM蛋白对巴氏杆菌生长影响 | 第39-40页 |
·HN06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 | 第40页 |
·细菌-20℃保存曲线 | 第40-41页 |
·PGAM免疫保护力的测定 | 第41-42页 |
·PGAM抗体诱导水平探测 | 第42-43页 |
5 讨论 | 第43-47页 |
·多杀性巴氏杆菌HN06株新型免疫蛋白鉴定 | 第43-44页 |
·PGAM的功能预测及表达与纯化 | 第44-45页 |
·PGAM对细菌生长影响及免疫功能研究 | 第45-47页 |
6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附录. 个人简历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