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 ·主观幸福感 | 第9-10页 |
|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历史 | 第9页 |
| ·主观幸福感的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 ·主观幸福感干预的研究进展 | 第10页 |
| ·正念训练 | 第10-17页 |
| ·正念的界定 | 第10-11页 |
| ·正念的机制 | 第11-14页 |
| ·正念的生理机制 | 第14-15页 |
| ·正念训练的界定 | 第15-16页 |
| ·正念训练与主观幸福 | 第16-17页 |
|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 第17-20页 |
|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界定 | 第17页 |
|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理论模型 | 第17-18页 |
| ·正念训练、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 | 第18-20页 |
| 2.问题提出 | 第20-22页 |
| 3.研究一正念与主观幸福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 第22-27页 |
| ·被试 | 第22页 |
| ·测量 | 第22页 |
| ·正念的测量 | 第22页 |
|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 第22页 |
| ·主观幸福感的测量 | 第22页 |
| ·数据处理 | 第22页 |
| ·性别差异在正念、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与总分的比较 | 第22-24页 |
| ·正念、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相关分析 | 第24页 |
|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调节效应分析 | 第24-25页 |
|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25-26页 |
| ·讨论 | 第26-27页 |
| 4.研究二正念训练对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 第27-34页 |
| ·被试招募 | 第27-28页 |
| ·研究工具 | 第28-29页 |
| ·测量工具 | 第28页 |
| ·训练方案 | 第28-29页 |
| ·实验组-对照组同质性检验 | 第29-30页 |
| ·实验组前后测检验 | 第30-31页 |
| ·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成绩差异分析 | 第31-32页 |
| ·讨论 | 第32-34页 |
| 5.总讨论 | 第34-35页 |
| 6.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35-36页 |
| 结论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2页 |
| 附录 | 第42-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