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面零件超声波喷丸成形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4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页 |
·喷丸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喷丸成形技术 | 第14-15页 |
·自动化喷丸成形技术 | 第15-16页 |
·超声波喷丸成形技术 | 第16页 |
·超声波喷丸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超声波喷丸技术国外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超声波喷丸技术国内研究进展 | 第19页 |
·喷丸数值模拟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超声波喷丸技术的应用 | 第20-23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超声波喷丸成形过程的理论分析 | 第24-36页 |
·超声波喷丸过程的理论分析 | 第24-30页 |
·碰撞理论基础 | 第24页 |
·超声波喷丸过程的力学分析 | 第24-30页 |
·超声波喷丸表面残余压应力的计算 | 第30-31页 |
·板料超声波喷丸弯曲变形的理论分析 | 第31-35页 |
·板料弯曲变形理论 | 第31页 |
·残余应力场作用下板料弯曲变形的机理分析 | 第31-32页 |
·残余应力场与板料弯曲变形的关系 | 第32-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板料超声波喷丸成形及表面层性能试验研究 | 第36-54页 |
·试验方案 | 第36-39页 |
·试验装置和仪器 | 第36-37页 |
·试样制备和定位 | 第37-38页 |
·试验方案确定 | 第38-39页 |
·超声波喷丸工艺参数对板料弯曲变形的影响研究 | 第39-44页 |
·板料超声波喷丸弯曲变形的机理分析 | 第39页 |
·喷丸成形轨迹对板料弯曲变形的影响 | 第39-41页 |
·成形轨迹间距对板料弯曲变形的影响 | 第41页 |
·电流强度对板料弯曲变形的影响 | 第41-42页 |
·撞针直径对板料弯曲变形的影响 | 第42-43页 |
·进给速度对板料弯曲变形的影响 | 第43页 |
·最佳成形工艺参数 | 第43-44页 |
·超声波喷丸后材料表面层性能研究 | 第44-53页 |
·表面形貌分析 | 第44-45页 |
·表面粗糙度分析 | 第45-47页 |
·显微硬度分析 | 第47-49页 |
·残余应力场分析 | 第49-51页 |
·X射线衍射半高宽分析 | 第51-52页 |
·最佳表面层性能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板料超声波喷丸成形有限元模拟研究 | 第54-73页 |
·超声波喷丸有限元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54-55页 |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55-58页 |
·几何模型建立 | 第55-56页 |
·材料参数定义 | 第56页 |
·本构模型的选择 | 第56-57页 |
·初始载荷的加载 | 第57-58页 |
·有限元网格划分 | 第58页 |
·板料超声波喷丸成形的有限元分析 | 第58-72页 |
·铝合金板料超声波喷丸成形的有限元分析 | 第59-61页 |
·工艺参数对板料超声波喷丸成形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 第61-69页 |
·板料超声波喷丸成形残余应力场研究 | 第69-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曲面零件超声波喷丸成形研究 | 第73-81页 |
·曲面零件的成形量分析 | 第73页 |
·成形轨迹规划及参数确定 | 第73-76页 |
·超声波喷丸成形的初始路径 | 第73-74页 |
·最佳成形轨迹 | 第74-76页 |
·有限元模拟参数选择 | 第76页 |
·曲面零件超声波喷丸成形有限元分析 | 第76-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总结 | 第81-82页 |
·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