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血流动力学与脑功能磁共振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8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颈动脉狭窄的高分辨MRI研究 | 第18-40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18-22页 |
·研究对象 | 第18-19页 |
·检查方法 | 第19-22页 |
第二节 结果 | 第22-31页 |
·高分辨MRI判断颈动脉管腔狭奢程度 | 第22-23页 |
·高分辨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显示 | 第23-31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31-39页 |
·高分辩磁共振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 | 第31-33页 |
·高分辨磁共振鉴别斑块内各成分 | 第33-36页 |
·高分辨磁共振评价斑块稳定性 | 第36-39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颈动脉狭窄血流动力学有限元分析 | 第40-78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40-43页 |
·一般流体流动规律 | 第41页 |
·血液的特殊运动规律 | 第41-42页 |
·血液的流体特性 | 第42-43页 |
第二节 颈动脉分叉部模型建立 | 第43-50页 |
·DICOM数据导入 | 第44-45页 |
·图像分割 | 第45-47页 |
·三维重建模型的平滑优化 | 第47-48页 |
·三维模型网格生成 | 第48-50页 |
第三节 CFD处理 | 第50-67页 |
·模型网格导入和边界条件定义 | 第50-51页 |
·流动模型的选择 | 第51-52页 |
·结果后处理 | 第52-67页 |
第四节 讨论 | 第67-78页 |
·计算流体力学 | 第67-70页 |
·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血流动力学 | 第70-78页 |
第四章 颈动脉狭窄的脑功能磁共振研究 | 第78-94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78-79页 |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79-81页 |
·研究对象 | 第79-80页 |
·检查 | 第80-81页 |
·MRI数据处理 | 第81页 |
·统计分析 | 第81页 |
第三节 结果 | 第81-84页 |
第四节 讨论 | 第84-91页 |
·颈动脉狭窄认知功能障碍流行病学研究 | 第84-85页 |
·颈动脉狭窄认知功能的检查 | 第85-86页 |
·颈动脉狭窄认知功能的评估 | 第86-88页 |
·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机制 | 第88-90页 |
·颈动脉狭窄干预与认知功能 | 第90-91页 |
第五节 结论 | 第91-92页 |
附表 | 第92-94页 |
第五章 ARTICLE | 第9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
个人简介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