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4页 |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蓝藻简介 | 第16页 |
·蓝藻资源化意义 | 第16-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厌氧发酵及甲烷产气过程 | 第18-21页 |
·厌氧发酵技术 | 第18-19页 |
·厌氧发酵原理 | 第19-20页 |
·甲烷菌及其生理特征 | 第20-21页 |
·铁氧化物及其环境效应 | 第21-22页 |
·针铁矿简介 | 第21页 |
·矿物-微生物表面电子传递过程 | 第21-22页 |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设备和方法 | 第24-31页 |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蓝藻 | 第24页 |
·接种污泥 | 第24页 |
·实验药品 | 第24-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31页 |
·仪器 | 第25-26页 |
·化学分析测试方法 | 第26-29页 |
·微生物分析测试方法 | 第29-31页 |
·样品 DNA 的制备 | 第29页 |
·16S rRNA 细菌和古菌 PCR 扩增 | 第29-30页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DGGE | 第30页 |
·DGGE 条带回收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氯化铁对蓝藻厌氧发酵产 CH4的影响 | 第31-37页 |
·前言 | 第31页 |
·分批实验设计 | 第31-32页 |
·分析方法 | 第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5页 |
·产气量 | 第32-33页 |
·水解作用 | 第33-34页 |
·氨氮和磷的释放 | 第34-35页 |
·溶液中铁的变化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不同种类铁氧化物对蓝藻厌氧发酵产 CH4的影响 | 第37-44页 |
·前言 | 第37页 |
·实验材料与设计 | 第37-38页 |
·实验材料 | 第37-38页 |
·实验设计 | 第38页 |
·蓝藻降解率的计算 | 第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3页 |
·不同铁氧化物对厌氧发酵产气过程的影响 | 第38-40页 |
·水解过程中蛋白和多糖的变化 | 第40页 |
·铁赋存形态的变化 | 第40-41页 |
·反应过程沼液特征分析 | 第41-42页 |
·反应结束后固体中磷的分布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针铁矿对蓝藻厌氧发酵产 CH4的影响 | 第44-57页 |
·前言 | 第44页 |
·序批式实验设计 | 第44页 |
·分析方法 | 第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4页 |
·针铁矿对甲烷生成的影响 | 第44-46页 |
·针铁矿对蓝藻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 第46-47页 |
·针铁矿对蓝藻厌氧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和多糖变化的影响 | 第47-48页 |
·针铁矿对蓝藻厌氧发酵过程中氨氮的影响 | 第48-49页 |
·针铁矿对蓝藻厌氧发酵过程中磷酸盐的影响 | 第49-50页 |
·针铁矿对固体中磷赋存形态的影响 | 第50-51页 |
·发酵过程中 COD 的变化 | 第51-52页 |
·体系中铁的变化 | 第52-53页 |
·固体中不同赋存形态的铁 | 第53-54页 |
·微生物群落分析 | 第54-56页 |
·DGGE 电泳图谱 | 第54-55页 |
·微生物群落分析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7页 |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