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5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0-11页 |
三、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1-13页 |
四、 研究目标和意义 | 第13-14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嵌入理论在学校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 第15-19页 |
一、 嵌入理论的起源 | 第15-16页 |
二、 嵌入概念分析学校社会工作实践困境的可行性 | 第16页 |
三、 嵌入理论视角下的现行学校社会工作环境分析 | 第16-19页 |
第三章 中山市学校社会工作在实践中的困境分析 | 第19-31页 |
一、 中山市学校社会工作试点情况的概述 | 第19页 |
(一) 背景介绍 | 第19页 |
(二) 实践情况介绍——以 X 机构为例 | 第19页 |
二、 学校社会工作实施困境分析 | 第19-31页 |
(一) 嵌入主体层面的困境分析 | 第20-26页 |
1. 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困境 | 第20-24页 |
2. 学校社工所属机构的困境 | 第24-26页 |
(二) 嵌入对象层面的困境分析 | 第26-28页 |
1. 学校对社工不够了解,知之甚少 | 第26-27页 |
2. 学生上课时间与学校社工工作时间冲突 | 第27页 |
3. 学校社工工作内容与学校原有学生服务内容有所重合 | 第27页 |
4. 学校社工与学校各科老师合作的困难 | 第27-28页 |
(三) 嵌入过程层面的困境分析 | 第28页 |
1. 学校社会工作行政色彩浓厚 | 第28页 |
2. 学校社会工作内容不清 | 第28页 |
(四) 嵌入效应层面的困境分析 | 第28-31页 |
1. 评估内容不够科学 | 第28-29页 |
2. 评估指标与学校期望服务内容不一致,易忽视学生群体需要 | 第29页 |
3. 评估时间不是很合理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学校社会工作良性发展的应对策略 | 第31-40页 |
一、 嵌入主体层面的应对策略 | 第31-33页 |
(一) 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应对策略 | 第31-33页 |
1. 加大在职训练和职前训练,改革高校培养模式 | 第31-32页 |
2. 社工利用学校资源进行宣传,增加学校系统对社工了解 | 第32页 |
3. 对社工实行单向管理,减少层级管理 | 第32-33页 |
(二) 学校社工所属机构的应对策略 | 第33页 |
1. 在有限的财政支持下,注重提升专业服务 | 第33页 |
2. 完善机构的运营方式和管理方式 | 第33页 |
3. 增加社工对机构的归属感,增强机构的凝聚力 | 第33页 |
二、 嵌入对象层面的应对策略 | 第33-37页 |
(一) 学校增加对社工的了解 | 第33-34页 |
(二) 加强学校社工与学校系统的融合 | 第34-36页 |
(三) 学校提供学生家庭的基本资料,便于社工链接社区资源 | 第36-37页 |
三、 嵌入过程层面的应对策略 | 第37-38页 |
(一)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 第37-38页 |
(二) 先试点,再推广,逐步推进学校社会工作 | 第38页 |
四、 嵌入效应层面的应对策略 | 第38-40页 |
(一) 完善评估内容 | 第38-39页 |
(二) 制定合理的评估标准 | 第39页 |
(三) 确定合理的评估时间 | 第39-40页 |
第五章 研究反思 | 第40-43页 |
一、 对开展具体实务工作的反思 | 第40-42页 |
二、 关于学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反思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附录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