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9页 |
第一节 问题提出 | 第8-11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五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现代教育技术》与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关系 | 第19-25页 |
第一节 教育技术能力的全面理解 | 第19-20页 |
一、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区别 | 第19-20页 |
二、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衡量标准 | 第20页 |
第二节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解读 | 第20-22页 |
一、意识与态度 | 第21页 |
二、知识与技能 | 第21页 |
三、应用与创新 | 第21-22页 |
四、社会责任 | 第22页 |
第三节 《现代教育技术》是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 第22-25页 |
一、《现代教育技术》以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为目标 | 第22-23页 |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的地位 | 第23页 |
三、结合其他途径综合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 | 第23-25页 |
第三章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 第25-35页 |
第一节 课程设置不利于教学 | 第25-26页 |
一、培养目标不统一 | 第25-26页 |
二、实验课时不足和类型单一 | 第26页 |
三、与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关联不够 | 第26页 |
第二节 教学条件欠缺 | 第26-27页 |
一、实验场地不足 | 第26-27页 |
二、师资力量有限 | 第27页 |
三、缺乏氛围的营造 | 第27页 |
第三节 教学实施存在缺失 | 第27-29页 |
一、教学内容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重叠 | 第27-28页 |
二、教学模式和方法单一 | 第28页 |
三、课堂教学组织低效 | 第28-29页 |
四、缺乏有效的评价手段 | 第29页 |
第四节 教学效果有待提升 | 第29-35页 |
一、学生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有欠缺 | 第29-31页 |
二、忽略了学生的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 | 第31-33页 |
三、学生社会责任感仍需提高 | 第33-35页 |
第四章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5-41页 |
第一节 学校重视不够 | 第35-37页 |
第二节 课程管理脱离实际 | 第37-39页 |
一、《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定位偏离了中小学教育的实际需要 | 第37页 |
二、教学目标无法体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要求 | 第37-38页 |
三、学校教务制度给《现代教育技术》带来不便 | 第38-39页 |
第三节 教师自身素质有缺失 | 第39-41页 |
一、对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认识不足 | 第39-40页 |
二、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学习不够 | 第40页 |
三、教学态度存在问题,教学效果无法保证 | 第40-41页 |
第五章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问题的对策探讨 | 第41-52页 |
第一节 确定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目标 | 第41-43页 |
一、《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目标确定的原则 | 第42页 |
二、《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目标描述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建构以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内容体系 | 第43-46页 |
一、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 第43-44页 |
二、课程内容的建构 | 第44-46页 |
第三节 采用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 第46-52页 |
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 第46-48页 |
二、建立科学的学习评价形式 | 第48-50页 |
三、创建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加强实践教学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 | 第58-61页 |
附录1:读研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8-59页 |
附录2: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调查表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