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

普林斯顿大学本科课程及管理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引言第9-21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第9-10页
  一、美国大学本科课程及管理的经验第9-10页
  二、我国大学本科课程改革的紧迫性第10页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第三节 研究动态第11-18页
  一、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第12页
  二、美国大学课程体系的研究第12-14页
  三、现有研究述评第14-18页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和基本方法第18页
  一、研究思路第18页
  二、研究方法第18页
 第五节 主要概念界定第18-21页
  一、课程第18-19页
  二、课程体系第19-20页
  三、课程管理第20页
  四、通识课程第20-21页
第二章 普林斯顿大学概况第21-36页
 第一节 发展历史与影响第21-23页
 第二节 办学特色第23-25页
  一、重视本科生教育的办学理念第23页
  二、坚持教育服务社会的办学定位第23-24页
  三、致力于提供优质教育的办学目标第24页
  四、坚持小而精的办学传统第24-25页
 第三节 本科课程的历史沿革第25-36页
  一、初创时期本科课程发展状况第25-28页
  二、建设时期本科课程发展状况第28-31页
  三、发展时期本科课程发展状况第31-33页
  四、崛起时期本科课程发展状况第33-36页
第三章 普林斯顿大学的课程体系分析第36-50页
 第一节 本科生培养目标第36-37页
 第二节 课程设置原则第37-41页
  一、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第37-38页
  二、坚持科研学习与研究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第38-39页
  三、坚持教学指导与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第39-41页
 第三节 本科课程结构第41-43页
  一、课程门类与总课程门数第41页
  二、本科课程要素第41-42页
  三、各类课程所占比例第42-43页
 第四节 课程类型简述第43-50页
  一、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第43-48页
  二、主修课程与辅修课程第48-49页
  三、跨学科课程第49页
  四、特殊课程第49-50页
第四章 普林斯顿大学的课程管理第50-68页
 第一节 课程管理机构及职能第50页
 第二节 课程管理的过程与措施第50-63页
  一、课程计划制定第50-54页
  二、课程审批程序第54-55页
  三、课程组织实施第55-60页
  四、课程的评价第60-63页
 第三节 对教师实施课程的管理第63-64页
  一、对教师的聘用要求第63页
  二、对教师教学的评估第63-64页
 第四节 对学生修习课程的管理要求第64-68页
  一、课程选择的要求第64-65页
  二、正常课程量的要求第65页
  三、最小课程量及进展的要求第65-66页
  四、艺术学位12门课程规则第66-67页
  五、退出或增加课程的要求第67页
  六、本科毕业课程要求第67-68页
第五章 普林斯顿大学本科课程及管理的借鉴意义第68-74页
 第一节 我国高校本科课程及管理出现的问题第68-69页
  一、课程体系理念存在偏差第68页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第68-69页
  三、课程管理流于形式第69页
 第二节 对我国高校课程及管理的借鉴意义第69-74页
  一、树立科学的课程体系理念第69-70页
  二、合理调整课程设置第70-72页
  三、加强本科课程管理第72-74页
结语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课题研究第78-79页
后记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述评--以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2007-2010年毕业论文为例
下一篇: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