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城市经济管理论文

我国城镇建设用地的节地模式与节地措施体系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9-10页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4-17页
  一、研究内容第14-15页
  二、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二章 城镇建设用地节地与节地模式的概念、内涵及基础理论第17-30页
 第一节 已有节地和节地模式的概念及内涵第17-21页
  一、土地节约集约相关概念第17-19页
  二、城市土地节地及节地模式的概念及内涵第19-21页
 第二节 城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第21-30页
  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理论第21-22页
  二、地租地价理论第22-25页
  三、区位理论第25-26页
  四、精明增长理论第26-27页
  五、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7-28页
  六、人地关系协调理论第28-30页
第三章 我国已有比较成功的城市节地模式分析第30-39页
 第一节 长沙城市节地模式分析第30-35页
  一、背景第30-32页
  二、基本原理第32-33页
  三、实施方法第33-34页
  四、取得的综合效益第34-35页
  五、推广与应用第35页
 第二节 其他城市节地先进经验简析第35-37页
  一、武汉“城市圈”节地模式第35-36页
  二、佛山“三旧改造”节地模式第36页
  三、衡阳节地模式第36页
  四、台州“点土成金”节地模式第36-37页
  五、浙江部分城市节地模式第37页
 第三节 各地城市节地模式的启示第37-39页
  一、节地规划先行第38页
  二、先进的节地观念为指导第38页
  三、高度重视土地闲置问题第38页
  四、特别关注交通用地节地第38-39页
第四章 我国城镇建设用地基本节地模式探讨与凝炼第39-47页
 第一节 平面节地型模式——向地面要密度第39-43页
  一、建筑节地第40-41页
  二、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第41-43页
 第二节 立体开发节地型模式——向立体空间要地,实行地上地下立体利用第43-44页
  一、地上空间的利用第43页
  二、地下空间的利用第43-44页
 第三节 时间节地型模式——抓好开发时序,让闲地活起来第44-47页
  一、优化开发时序,保障重点和急需用地,防止新的土地闲置第44-45页
  二、盘活闲置土地第45页
  三、根据“季节差”有效利用季节性闲地第45-47页
第五章 我国城镇建设用地节地措施体系第47-56页
 第一节 法律法规措施第47-49页
  一、近一步完善城市土地节约利用法律制度,使节地有法可依第48-49页
  二、严格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建设用地扩展边界控制第49页
 第二节 行政管理措施第49-51页
  一、认真组织、科学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使节地有纲可循第50页
  二、建立城镇土地节约利用执法监察制度,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第50-51页
  三、严格实行土地利用规划许可制度第51页
  四、建立节地型土地利用目标的行政首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第51页
 第三节 经济措施第51-53页
  一、积极发挥政府经济支持作用,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政策支持节地第52页
  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合理规范土地价格第52-53页
  三、建立城市土地节约利用公益基金,使节地可持续发展第53页
 第四节 社会监督措施第53-54页
  一、积极宣传城市节地观念,强化大众的节地意识第53-54页
  二、实行节地型土地利用规划公示制度第54页
  三、建立节地型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公开制度第54页
 第五节 技术措施第54-56页
  一、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城镇土地节约利用动态监测第54-55页
  二、建立城镇土地节约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第55页
  三、积极开发创新节地控制与工程化技术第55页
  四、建设节地型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队伍建设第55-56页
第六章 结论第56-59页
 第一节 主要结论第56-57页
 第二节 创新与不足第57-59页
  一、创新之处第57页
  二、不足之处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致谢第62-63页
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维全景漫游技术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昆明市主城区住宅租金空间分异模式与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