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个案介入研究--以S救助管理站为例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绪论 | 第8-14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1-14页 |
| 2 研究设计 | 第14-18页 |
| ·核心概念 | 第14-15页 |
| ·流浪儿童 | 第14页 |
| ·流浪儿童救助 | 第14-15页 |
| ·社会工作介入 | 第15页 |
| ·理论依据 | 第15-16页 |
| ·生态系统理论 | 第15-16页 |
| ·优势视角理论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参与观察法 | 第16-17页 |
| ·访谈法 | 第17页 |
| ·服务点和服务对象简介 | 第17-18页 |
| ·研究的难点 | 第18页 |
| 3 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分析 | 第18-22页 |
| ·流浪儿童需求评估 | 第18-20页 |
| ·基本生存需求 | 第18-19页 |
| ·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 第19-20页 |
| ·发展的需要 | 第20页 |
| ·社工介入的必要性 | 第20-22页 |
| ·解决流浪儿童多元化问题 | 第20-21页 |
| ·对传统救助工作的必要补充 | 第21页 |
| ·提升救助服务的质量 | 第21-22页 |
| 4 社会工作介入过程与评估 | 第22-43页 |
| ·社会工作介入方法选择 | 第22-23页 |
| ·个案工作过程 | 第23-40页 |
| ·个案一:流浪未成年男童个案介入 | 第23-30页 |
| ·个案二:流浪未成年女童的个案介入 | 第30-37页 |
| ·个案三:残障流浪儿童的个案介入 | 第37-40页 |
| ·个案评估 | 第40-43页 |
| ·过程评估 | 第40-41页 |
| ·个案介入成效评估 | 第41-42页 |
| ·个案介入的不足 | 第42-43页 |
| 5 困难与对策 | 第43-47页 |
| ·困难 | 第43-44页 |
| ·家庭关系协调困难 | 第43页 |
| ·回访工作不足 | 第43页 |
| ·残障儿童被忽视 | 第43页 |
| ·社工专业介入存在限制 | 第43-44页 |
| ·重复流浪问题严重 | 第44页 |
| ·对策 | 第44-47页 |
| ·对流浪儿童进行个别化介入 | 第44页 |
| ·关注流浪儿童心理层面问题 | 第44-45页 |
| ·建立长效的跟踪服务体系 | 第45页 |
| ·发挥家庭的源头预防作用 | 第45页 |
| ·继续提高社工服务水平 | 第45-46页 |
| ·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 | 第46页 |
| ·增强社会包容性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附录一:流浪未成年人需求评估表 | 第50-51页 |
| 附录二:深度访谈对象简介 | 第51-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