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净距空间交叉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性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小净距交叉隧道爆破振动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小净距交叉隧道施工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小净距交叉隧道列车振动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小净距交叉隧道地震响应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7页 |
| 第2章 小净距空间交叉隧道台阶法爆破振动研究 | 第17-43页 |
| ·新建北环隧道爆破方案 | 第17-19页 |
| ·概述 | 第17页 |
| ·北环隧道爆破参数 | 第17-19页 |
| ·交叉隧道爆破振动监测 | 第19-24页 |
| ·爆破测振仪及传感器 | 第19-20页 |
| ·爆破振速监控量测方案 | 第20-21页 |
| ·实测爆破振速分析 | 第21-24页 |
| ·交叉隧道爆破振动模拟 | 第24-38页 |
| ·模拟工况 | 第24-25页 |
| ·模型建立 | 第25-26页 |
| ·爆破荷载计算 | 第26-28页 |
| ·监测点布置 | 第28-29页 |
| ·交叉断面上台阶爆破 | 第29-34页 |
| ·交叉断面下台阶爆破 | 第34-38页 |
| ·爆破影响范围 | 第38-42页 |
| ·上台阶爆破 | 第38-40页 |
| ·下台阶爆破 | 第40-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第3章 小净距空间交叉隧道台阶法施工安全性研究 | 第43-57页 |
| ·数值模型建立 | 第43-45页 |
| ·模型边界 | 第43-44页 |
| ·模型参数 | 第44-45页 |
| ·台阶法施工安全性分析 | 第45-56页 |
| ·新建北环隧道施工安全性分析 | 第45-52页 |
| ·既有红山顶隧道结构安全性分析 | 第52-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第4章 小净距空间交叉隧道列车振动分析 | 第57-75页 |
| ·模型及材料参数 | 第57-62页 |
| ·模型建立 | 第57-59页 |
| ·监测点布置 | 第59页 |
| ·材料参数 | 第59-60页 |
| ·列车荷载 | 第60-62页 |
| ·无列车运营时,交叉隧道应力分析 | 第62-65页 |
| ·上方隧道1辆列车运营时,交叉隧道振动 | 第65-68页 |
| ·交叉隧道振速分析 | 第65页 |
| ·交叉隧道应力分析 | 第65-68页 |
| ·上方隧道2辆列车运营时,交叉隧道振动分析 | 第68-71页 |
| ·交叉隧道振速分析 | 第68-69页 |
| ·交叉隧道应力分析 | 第69-71页 |
| ·交叉隧道3辆列车运营时,交叉隧道振动分析 | 第71-73页 |
| ·交叉隧道振速分析 | 第71-72页 |
| ·交叉隧道应力分析 | 第72-73页 |
| ·小结 | 第73-75页 |
| 第5章 小净距空间交叉隧道地震响应研究 | 第75-87页 |
| ·地震波选取与处理 | 第75-76页 |
| ·地震波选取 | 第75-76页 |
| ·地震波处理 | 第76-79页 |
| ·振幅调整 | 第76页 |
| ·振动持续时间 | 第76-77页 |
| ·地震波基线校正和滤波 | 第77-79页 |
| ·模型及材料参数 | 第79页 |
| ·模型边界条件 | 第79页 |
| ·地震动力响应分析 | 第79-86页 |
| ·模型检验 | 第79-80页 |
| ·交叉隧道应力分析 | 第80-86页 |
| ·结论 | 第86-87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