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7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20页 |
·研究思路 | 第17-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第2章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并购融资行为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21-33页 |
·管理者过度自信相关理论 | 第21-23页 |
·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定义 | 第21页 |
·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表现 | 第21-22页 |
·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成因 | 第22-23页 |
·并购融资行为相关理论 | 第23-25页 |
·企业并购的含义 | 第23-24页 |
·并购融资行为的含义 | 第24页 |
·并购融资的特点 | 第24-25页 |
·传统融资理论局限性及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引入 | 第25-28页 |
·传统融资理论局限性 | 第25-27页 |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引入 | 第27-28页 |
·管理者过度自信影响并购融资行为的理论假设及路径分析 | 第28-32页 |
·管理者过度自信影响并购融资行为的理论假设 | 第28页 |
·管理者过度自信影响并购融资行为的路径分析 | 第28-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我国并购融资行为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 第33-40页 |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融资现状及国际比较 | 第33-36页 |
·我国企业并购融资结构现状 | 第33-34页 |
·我国企业并购融资行为的国际比较 | 第34-36页 |
·我国企业并购融资行为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并购融资方式单一 | 第36页 |
·并购融资方式存在逆向选择 | 第36-37页 |
·不规范操作严重 | 第37页 |
·我国企业并购融资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7-38页 |
·投资者非理性 | 第37-38页 |
·管理者非理性 | 第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并购融资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0-54页 |
·管理者过度自信度量方法及评价 | 第40-43页 |
·管理者过度自信度量方法 | 第40-41页 |
·管理者过度自信度量方法的评价 | 第41-43页 |
·研究设计 | 第43-48页 |
·研究假设 | 第43-44页 |
·样本选择 | 第44-45页 |
·指标确定 | 第45-48页 |
·模型设定 | 第48页 |
·实证分析 | 第48-52页 |
·数据描述统计分析 | 第48-49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49-50页 |
·模型回归结果及分析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5章 管理者过度自信治理以及并购融资行为的改善建议 | 第54-61页 |
·管理者治理 | 第54-55页 |
·设立管理者过度自信预警体系 | 第54页 |
·建立管理者的学习机制 | 第54页 |
·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 | 第54-55页 |
·公司治理 | 第55-57页 |
·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 第55页 |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 第55-56页 |
·设计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 | 第56-57页 |
·市场治理 | 第57-60页 |
·健全法律法规 | 第57-58页 |
·拓展并购融资渠道 | 第58-59页 |
·促进理性投资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