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萧红作品的生命意识与艺术取向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个体生命在生存困境下的生死爱恨 | 第9-21页 |
一、 生与死——悲观的厌世与乐观的凄凉 | 第10-14页 |
(一) 枯索的生 | 第11-12页 |
(二) 残酷的死 | 第12-14页 |
二、 爱与恨——执著的追寻与无言的结局 | 第14-21页 |
(一) 《春曲》里的浪漫爱恋 | 第15-17页 |
(二) 《苦杯》中的善良人性 | 第17-20页 |
(三) 无家可归的《失眼之夜》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多重角度的艺术创新 | 第21-35页 |
一、 独具个性的文本形式 | 第22-25页 |
(一) 回环复沓的诗性特征 | 第22-24页 |
(二) 创新的时空特征 | 第24-25页 |
二、 独具特色的叙述视角 | 第25-29页 |
(一) 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自由切换 | 第25-27页 |
(二) 全知视角对观察视野的有效补充 | 第27-28页 |
(三) 意识流式经历性叙述视角的独白 | 第28-29页 |
三、 独具魅力的小说语言 | 第29-35页 |
(一) 突破语法规则的“心灵诉说” | 第29-31页 |
(二) 质朴与精美并存的生活语言 | 第31-32页 |
(三) 哀怨与讽刺兼具的幽默语言 | 第32-33页 |
(四) 忧伤与孤独相伴的诗歌语言 | 第33-35页 |
第三章 余论 | 第35-39页 |
一、 散文取材的随意与琐碎 | 第36-37页 |
二、 小说描述的过度与夸张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1页 |
注释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