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生态文明视野里的中国当代生态诗歌 | 第9-19页 |
一、 中国当代生态诗歌创作宏观鸟瞰 | 第9-14页 |
二、 中国当代生态诗歌研究现状扫描 | 第14-17页 |
三、 本论文的立论主旨和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一章 巨制宏篇诗写生态忧患——李松涛生态诗歌研究 | 第19-30页 |
一、 复合视角关照生态现实 | 第19-25页 |
(一) 人类生存之源 | 第19-22页 |
(二) 万物共存之道 | 第22-24页 |
(三) 人类未来出口 | 第24-25页 |
二、 诗性智慧探索生态文明 | 第25-28页 |
(一) 反思症结根源 | 第25-27页 |
(二) 探索生态文明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关照日常追求生态大美——于坚生态诗歌研究 | 第30-40页 |
一、 关照人的差异性生态体验 | 第30-34页 |
(一) 处所的体验性差异 | 第31-32页 |
(二) 认知的情感性差异 | 第32-34页 |
二、 关照自然呼吁感激与敬畏 | 第34-39页 |
(一) 河湖:民族的脉搏 | 第34-35页 |
(二) 植物:自然的恩赐 | 第35-36页 |
(三) 动物:人类的伙伴 | 第36-38页 |
(四) “鹰”:自由的神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诗意自然构建性灵安居——华海生态诗歌研究 | 第40-50页 |
一、 还原本真,塑造生态理想 | 第40-43页 |
(一) 牧歌中还原本真 | 第40-42页 |
(二) 憧憬中描绘理想 | 第42-43页 |
二、 超越主体,呼唤生态良知 | 第43-45页 |
(一) 疼痛的自然 | 第43-44页 |
(二) 震痛的良知 | 第44-45页 |
三、 深刻批判,护卫生态平衡 | 第45-48页 |
(一) 无意识批判 | 第45-46页 |
(二) 现代性批判 | 第46-48页 |
四、 深入追寻,探索诗意生存 | 第48-49页 |
(一) “爱”是出路 | 第48页 |
(二) “慢下来”是方法 | 第48-49页 |
(三) 行动是关键 | 第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梦靥笔触启示生态理想——侯良学生态诗歌研究 | 第50-66页 |
一、 触目惊心的内容特质 | 第50-55页 |
(一) 人类对自然的破坏盘剥 | 第50-52页 |
(二) 人类受自然反作用的窘状 | 第52-55页 |
二、 警示鞭挞的精神价值 | 第55-60页 |
(一) 反思人类的行为和思想 | 第55-58页 |
(二) 批判人类反生态的文化 | 第58-60页 |
三、 特异审丑的美学风貌 | 第60-65页 |
(一) 非人类主体的视角 | 第60-62页 |
(二) 疯狂恐怖的意象 | 第62-63页 |
(三) 奇特丰富的想象 | 第63-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注释 | 第67-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