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导言第11-19页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第11-13页
  1、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2、选题的意义第12-13页
 (二) 本选题的研究现状第13-17页
  1、国内外关于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第13-14页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研究第14-17页
 (三)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7-19页
  1、研究思路第17页
  2、研究方法第17-19页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含义阐释及价值追求第19-23页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含义阐释第19-20页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价值追求第20-23页
  1、注重思想的引导第21页
  2、注重精神动力的激发第21-22页
  3、注重人格的养成第22页
  4、注重理论的实践转向第22-23页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理论基础及现实依据第23-33页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理论基础第23-26页
  1、马克思主义的交往实践理论及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第23-24页
  2、德育主体论第24-25页
  3、建构主义理论第25-26页
 (二) 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师生互动发展的现实依据第26-33页
  1、对党和国家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呼吁的回应第26-27页
  2、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教和他教相统一规律的顺应第27-28页
  3、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互动现状的反思第28-33页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师生互动遵循的原则第33-41页
 (一) 以“生”为本原则第33-35页
  1、建立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主体际关系第33-34页
  2、注重差异性第34-35页
  3、促进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第35页
 (二) 接受性原则第35-36页
 (三) 求“同”解“异”原则第36-38页
 (四) 发展性原则第38-41页
  1、互动空间的扩大化第38-39页
  2、互动内容的丰富化第39页
  3、互动模式的多样化第39-41页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途径第41-53页
 (一) 互动前对于主客体的探究——保障有效互动第41-46页
  1、注重对教育对象需要的研究,契合学生需求第41-43页
  2、关注理论课教师素质的提高,彰显人格魅力第43-45页
  3、处理好教育内容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体现价值性、趣味性第45-46页
 (二) 互动过程中的把握与控制——保证互动效果第46-51页
  1、创设互动情境,营造良性互动氛围第46-48页
  2、选择合理教学方式,搭建互动平台第48-49页
  3、把握互动时间,寻求最佳效果第49-50页
  4、调控互动方向,避免脱离轨道第50-51页
 (三) 互动效果的评估——推动互动的发展第51-53页
  1、外在标准:师生能否在互动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体验第51-52页
  2、内在标准:教育对象的思想、价值观的发展变化及能力提升状况第52-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附录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下一篇:高校网络文化的德育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