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导论第10-15页
 (一)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研究意义第10页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0-14页
  1. 国内研究状况第10-13页
  2. 国外研究状况第13-14页
 (三) 本文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4-15页
一、志愿服务活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15-22页
 (一)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内涵和特点第15-17页
  1.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内涵第15-16页
  2.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特点第16-17页
 (二) 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第17-22页
  1. 志愿服务活动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教材”第18-19页
  2. 志愿服务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第19-20页
  3. 志愿服务活动是当代大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第20-22页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第22-28页
 (一) 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境界第22-23页
 (二) 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更理性的认识社会,树立社会责任感第23-25页
 (三) 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第25-26页
 (四) 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构建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第26-28页
三、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思路第28-37页
 (一) 加强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引导,使其健康有序发展第28-29页
  1. 发挥志愿组织中共产党员的引导作用第28页
  2. 加强大学生志愿组织的党团建设第28-29页
 (二) 注重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道德建设,更好地发挥道德引领作用第29-30页
  1. 将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作为志愿服务培训课程的重点第29页
  2. 大力开展以道德教育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第29-30页
  3. 在大学生志愿者中树立道德榜样第30页
 (三) 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活动机制第30-32页
  1. 以“品牌化、基地化”建设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机制第30-31页
  2. 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第31-32页
  3. 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交流模式第32页
 (四) 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活动的考核机制,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第32-34页
  1. 多种激励方式相结合,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性第32-34页
  2. 建立志愿服务活动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第34页
 (五) 加强志愿组织环境建设,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第34-37页
  1. 加强志愿组织的内部环境建设第34-35页
  2. 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的舆论环境第35页
  3. 营造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法制环境第35-37页
参考文献第37-40页
致谢第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武汉市3所民办高校教师薪酬福利制度实证研究
下一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