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价值的实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言文的价值体现 | 第12-18页 |
一、文言文的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一) 文言与文言文 | 第12页 |
(二) 文言文的特点 | 第12-13页 |
(三) 文言文的教学地位演变 | 第13-14页 |
二、文言文的价值 | 第14-18页 |
(一) 文化价值 | 第15-16页 |
(二) 人文精神价值 | 第16-17页 |
(三) 审美价值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当前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 第18-26页 |
一、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 | 第18-19页 |
(一) 课程目标 | 第18-19页 |
(二) 教学建议 | 第19页 |
(三) 评价建议 | 第19页 |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22页 |
(一) 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 | 第19-20页 |
(二) 工具性与人文性关系的处理不当 | 第20-21页 |
(三) 教师教学观念的传统落后、方法单一 | 第21-22页 |
三、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2-26页 |
(一) 文言文自身的局限性 | 第22-23页 |
(二) 学生缺乏一定的知识积累 | 第23页 |
(三) 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欠缺 | 第23-24页 |
(四) 高考这一最终评价方式的影响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文言文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 第26-28页 |
一、“文道统一”原则 | 第26页 |
二、“循序渐进”原则 | 第26-27页 |
三、“学以致用”原则 | 第27页 |
四、创新性教学原则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实现文言文价值的教学策略研究 | 第28-44页 |
一、注重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 第28-29页 |
(一) 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第28-29页 |
(二) 提高教师的文言素养,终身学习 | 第29页 |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侧重性 | 第29-36页 |
(一) 古代记叙类散文的教学侧重点 | 第30-31页 |
(二) 古代游记类散文的教学侧重点 | 第31-32页 |
(三) 古代议论类散文的教学重点 | 第32-34页 |
(四) 古代人物传记的教学侧重点 | 第34-35页 |
(五) 古代抒情散文的教学侧重点 | 第35-36页 |
三、注重方法的多样性及灵活性 | 第36-41页 |
(一) 诵读法 | 第36-38页 |
(二) 评析鉴赏法 | 第38-39页 |
(三) 比较、归类法 | 第39-41页 |
四、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 第41-44页 |
(一) 考试内容方面 | 第41页 |
(二) 课堂互动方面 | 第41-42页 |
(三) 作业设计方面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