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宋代官员与当代公务员绩效考核比较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 论文选题的背景 | 第9页 |
二、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一、 宋代官员绩效考核的研究 | 第10-12页 |
二、 当代公务员绩效考核的研究 | 第12-15页 |
三、 文献述评小结 | 第15页 |
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宋代官员的绩效考核 | 第16-21页 |
第一节 宋代官员考核产生的背景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宋代官员绩效考核的程序和方法 | 第17-18页 |
一、 宋代官员的考核程序 | 第17页 |
二、 宋代官员的考核方法 | 第17-18页 |
第三节 宋代官员绩效考核的内容 | 第18页 |
第四节 宋代官员考核存在的问题 | 第18-21页 |
一 政绩考核不实 | 第19页 |
二 考核等第简单化 | 第19页 |
三 考核形式化 | 第19-20页 |
四 官员升迁过于循资 | 第20页 |
五 监督核查不力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我国当代公务员绩效考核 | 第21-27页 |
第一节 我国当代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发展历史 | 第21-22页 |
一、 我国干部绩效考核的初创 | 第21页 |
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绩效考核继续发展阶段 | 第21-22页 |
三、 《国家公务员法》的实施阶段 | 第22页 |
第二节 我国当代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内容和程序 | 第22-23页 |
第三节 我国当代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存在主要问题 | 第23-26页 |
一 绩效考核主体单一 | 第23-24页 |
二 绩效考核信息失真 | 第24页 |
三 考核等级划分不详细 | 第24页 |
四 考核忽视公共利益 | 第24-25页 |
五 考核缺少外部监督 | 第25页 |
六 考核难以量化 | 第25-26页 |
第四节 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发展趋势 | 第26-27页 |
第四章 宋代官员与当代公务员考核比较分析 | 第27-36页 |
第一节 宋代官员与当代公务员考核机构、方法的比较 | 第27-29页 |
一 考核机构的比较 | 第27页 |
二 考核方法的比较 | 第27-28页 |
三 相关法律、法规的比较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宋代官员与当代公务员考核内容、等次的比较 | 第29-30页 |
一 考核内容的比较 | 第29-30页 |
二 考核等次的比较 | 第30页 |
第三节 宋代官员与当代公务员考核结果运用的比较 | 第30-31页 |
一 考核结果奖惩规则的比较 | 第30-31页 |
二 考核结果在实际运用中实施效果的比较 | 第31页 |
第四节 宋代官员与当代公务员考核监督与约束的比较 | 第31-33页 |
一 宋代相对完善的监督约束制度 | 第32-33页 |
二 我国当代公务员缺少有效的监督 | 第33页 |
第五节 宋代官员与当代公务员存在问题的比较 | 第33-36页 |
一 考核主体与客体和谋隐瞒的比较 | 第33-34页 |
二 考核信息失真的比较 | 第34-35页 |
三 考核流于形式的比较 | 第35-36页 |
第五章 宋代官员考核对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借鉴 | 第36-40页 |
第一节 绩效考核方法及考核机构的借鉴 | 第36页 |
第二节 绩效考核内容的借鉴 | 第36-37页 |
第三节 绩效考核结果运用方法的借鉴 | 第37-38页 |
第四节 绩效考核监督与约束方法的借鉴 | 第38页 |
第五节 宋代课绩不实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的借鉴 | 第38-40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