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行车组织论文--车流组织论文

铁路网车流组织与双向编组站作业分工综合优化

致谢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5页
1 引言第15-29页
   ·研究背景第15-16页
   ·问题的提出第16-17页
   ·研究意义第17-19页
     ·现实意义第17-18页
     ·理论研究意义第18-19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9-25页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第25-29页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5-26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6-27页
     ·研究方法第27页
     ·论文结构安排第27-29页
2 车流组织优化问题相关理论介绍第29-39页
   ·车流组织的流程分析第29-32页
     ·车流组织问题相关概念介绍第29-30页
     ·铁路车流在路网中的组织过程介绍第30-31页
     ·车流在双向编组站内的运输组织过程第31-32页
     ·形成一个编组去向的作业过程第32页
   ·车流运输组织方案优化原理第32-35页
     ·车流组织两种极端形式第32-33页
     ·车流组织方法的理论依据第33-35页
     ·优化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第35页
   ·车流组织问题的复杂性第35-37页
   ·制约车流组织优化的因素分析第37-39页
3 路网货物列车编组计划模型研究第39-64页
   ·各地区典型模型特点及使用范围对比分析第39-51页
     ·北美地区货物列车编组计划典型模型第39-44页
     ·欧洲货物列车编组计划典型模型第44-46页
     ·我国货物列车编组计划典型模型第46-48页
     ·模型对比分析第48-51页
   ·偏好开行长距离直达去向的货物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模型第51-57页
     ·参变量定义和构建模型第52-55页
     ·模型中约束条件的处理方法分析第55-57页
   ·考虑线性化树形约束和列车开行频度的点弧模型第57-63页
     ·参变量定义和构建模型第57-61页
     ·模型分析第61-62页
     ·模型中约束条件的处理方法分析第62-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4 应用智能算法对铁路网编组计划优化模型优化计算第64-97页
   ·算法的选择及本章研究思路第64-65页
   ·基于并行禁忌搜索算法的模型求解第65-72页
     ·并行禁忌搜索算法概述第65-66页
     ·并行禁忌算法的求解过程分析第66-72页
   ·基于小生境遗传算法的模型求解第72-79页
     ·基于小生境技术的遗传算法概述第73页
     ·小生境遗传算法的求解过程分析第73-79页
   ·基于邻域搜索和小生境技术的混合遗传算法的模型求解第79-82页
     ·基于邻域搜索和小生境技术的混合遗传算法概述第79-80页
     ·混合遗传算法的求解过程分析第80-82页
   ·算例分析第82-94页
     ·算例设计第82-85页
     ·我国典型模型(TFP-c)的优化分析第85-89页
     ·对偏好开行长距离直达去向的车流组织优化模型分析(TFP-c2)第89-92页
     ·对考虑线性化树形约束和开行频度的点弧模型优化分析(LTFP)第92-94页
   ·本章小结第94-97页
5 铁路网车流组织和双向编组站作业分工的分层优化研究第97-127页
   ·单点模型在含有双向编组站路网的不适应性分析第97-100页
   ·双向编组站图形特点及车流的作业流程分析第100-102页
   ·分层优化技术路线第102-104页
   ·双向编组站作业分工优化模型研究第104-126页
     ·直达去向接入系统受限的双向编组站作业分工优化模型第104-111页
     ·直达去向接发系统不限的双向编组站作业分工优化模型第111-114页
     ·考虑不同折角径路的双向编组站作业分工优化模型第114-119页
     ·算例分析第119-126页
   ·本章小结第126-127页
6 铁路网车流组织和双向编组站作业分工一体化优化研究第127-153页
   ·分层模型的不适应性分析第127-128页
   ·基于两点模式对我国典型编组计划模型扩展的一体化模型第128-134页
     ·模型集合及参数第128-129页
     ·变量定义第129-130页
     ·约束条件第130-132页
     ·目标函数第132-134页
   ·基于多点模式对我国典型编组计划模型扩展的一体化模型第134-141页
     ·双向编组站扩展为多点表示的原因和方法第134-136页
     ·模型集合参数及变量定义第136-138页
     ·构建模型第138-140页
     ·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分析第140-141页
   ·基于两点模式和线性化树形约束的车流组织一体化模型第141-146页
   ·算例分析第146-152页
   ·本章小结第152-153页
7 结论第153-159页
   ·论文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第153-157页
   ·研究展望第157-159页
参考文献第159-167页
附录A 37个支点站间的车流量列表(算例2 OD数据)第167-173页
附录B 37个支点站间的车流量列表(算例3 OD数据)第173-183页
附录C 所有可能直达去向的编成辆数列表第183-186页
附录D 37个支点网络的直达方案第186-189页
附录E 37个支点站路网的改编站方案第189-217页
作者简历第217-221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221页

论文共2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变形控制的北京地铁车站深基坑设计方法研究
下一篇:电力机车牵引电机在全速度范围的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