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基于东北亚石油合作的中国石油安全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创新点摘要第9-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22页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3-15页
     ·选题背景第13-14页
     ·研究意义第14-15页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5-19页
     ·国外研究综述第15-16页
     ·国内研究综述第16-18页
     ·研究成果评价第18-19页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9-20页
     ·研究内容第19-20页
     ·研究方法第20页
   ·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第20-22页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第22-32页
   ·石油安全基础理论第22-25页
     ·石油安全的缘起第22页
     ·石油安全涵义的界定第22-24页
     ·石油安全标准的判别第24-25页
   ·地缘经济学理论第25-26页
   ·区域经济合作理论第26-27页
     ·绝对优势理论第26页
     ·比较优势理论第26页
     ·要素禀赋理论第26-27页
     ·新经济地理理论第27页
   ·国际石油合作模式理论第27-29页
     ·共同目标模式第27-28页
     ·共享信息模式第28页
     ·共同行动模式第28-29页
     ·双边相互依赖模式第29页
   ·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第29-30页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第30-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东北亚区域中外石油合作基础比较分析第32-40页
   ·石油资源禀赋优势第32-34页
   ·石油生产加工能力第34-36页
   ·石油消费需求第36-37页
   ·石油企业实力第37-38页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4章 东北亚区域中外石油合作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第40-51页
   ·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第40-42页
   ·中俄石油合作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第42-45页
     ·中俄石油合作现状第42-43页
     ·中俄石油合作影响因素分析第43-45页
   ·中日石油合作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第45-47页
     ·中日石油合作现状第45-46页
     ·中日石油合作影响因素分析第46-47页
   ·中韩石油合作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第47-49页
     ·中韩石油合作现状第47-48页
     ·中韩石油合作影响因素分析第48-49页
   ·东北亚区域石油合作外部影响因素分析第49-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5章 基于东北亚石油合作的中国石油安全度评价第51-74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51-58页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和原则第51-52页
     ·石油安全影响因素第52-53页
     ·石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第53-58页
   ·主客观相结合综合赋权第58-69页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客观权重第58-62页
     ·基于模糊一致偏好关系计算主观权重第62-65页
     ·基于离差平方和的最优组合赋权第65-69页
   ·基于 TOPSIS 法计算中国石油安全度第69-72页
     ·构造指标加权矩阵第69-70页
     ·计算与上下界的距离第70-71页
     ·计算 TOPSIS 评价值第71页
     ·评价结果分析第71-72页
   ·东北亚石油合作对中国石油安全度的影响第72-73页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6章 东北亚区域中外石油合作的模式选择第74-87页
   ·中国推进东北亚石油合作的必要性第74-80页
     ·石油供需缺口逐年拉大第74-75页
     ·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第75-77页
     ·石油进口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第77-78页
     ·石油进口运输通道风险较大第78-80页
   ·东北亚区域石油合作的原则第80-81页
   ·中俄石油合作模式第81-83页
     ·贷款换石油第81-82页
     ·合作开发第82-83页
   ·中日韩石油合作模式第83-86页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7章 基于东北亚石油合作的中国石油安全保障措施第87-98页
   ·促进中俄石油合作第87-89页
   ·提升中日韩石油合作水平第89-90页
   ·推动建立东北亚石油合作组织第90-93页
     ·国际油气能源组织概况与借鉴第90-93页
     ·建立东北亚石油合作组织的构想第93页
   ·建立健全石油期货市场第93-95页
   ·健全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第95-96页
   ·加强石油企业合作第96-97页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结论第98-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8页
发表论文等成果目录第108-109页
致谢第109-110页
详细摘要第110-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强碱三元复合驱成垢及化学控制技术研究
下一篇:埋地管道的防腐参数采集传输与防腐性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