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英文摘要 | 第8-11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第一部分:甘露消毒丹治“时疫”有效性文献探讨 | 第13-25页 |
| 1 甘露消毒丹方源 | 第13-14页 |
| 2 甘露消毒丹的临床运用概况 | 第14-17页 |
| ·临床运用广泛,尤以内科、传染科疾病为多 | 第14-16页 |
| ·病毒性肝炎、慢性胃炎、手足口病是本方治疗频次最高疾病 | 第16-17页 |
| 3 甘露消毒丹的药理学作用研究概况 | 第17-20页 |
| ·护肝、抗肝纤维化 | 第17-18页 |
| ·解热作用 | 第18页 |
| ·抗病毒作用 | 第18-19页 |
| ·抗炎、免疫调节作用 | 第19页 |
| ·调节胃肠功能 | 第19页 |
| ·调节脂质代谢 | 第19-20页 |
| 4 从甘露消毒丹的临床研究看其治疗“时疫”的有效性 | 第20页 |
| 5 从甘露消毒丹的实验研究现状初探其治疗“时疫”机制 | 第20-22页 |
| 6 “疫毒”“湿热”是甘露消毒丹主治“时疫”的重要证候基石出 | 第22-24页 |
| 7 甘露消毒丹治“时疫”值得推广 | 第24-25页 |
| 第二部分:甘露消毒丹及其残方体外抗EV71作用实验研究 | 第25-4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9页 |
|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 ·实验步骤 | 第26-29页 |
| 2 结果 | 第29-39页 |
| ·病毒毒力测定结果 | 第29-30页 |
| ·药物细胞毒性测定结果 | 第30页 |
| ·药物抗EV71的药效学实验结果 | 第30-39页 |
| 3 讨论 | 第39-49页 |
| ·手足口病疫情逐渐加重,EV71与重症手足口病密切相关 | 第39-40页 |
| ·对症和支持疗法仍是西医治疗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 | 第40-41页 |
| ·手足口病病因病机的中医认识 | 第41页 |
| ·中医辨证论治手足口病疗效肯定,“清热、解毒、化湿”为主要治法 | 第41-42页 |
| ·甘露消毒丹抗手足口病确有良效,作用机制尚未阐明 | 第42-43页 |
| ·甘露消毒丹的拆方研究有助于阐明其配伍原理及作用机制 | 第43-44页 |
| ·甘露消毒丹及其残方体外抗EV71效应及机制分析 | 第44-49页 |
| ·甘露消毒丹有较好的抗手足口病“时邪疫毒”-“EV71”的作用 | 第44页 |
| ·“清热解毒法”发挥了更强的抗EV71作用 | 第44-46页 |
| ·利湿化浊法与清热解毒法应是相辅相成 | 第46-47页 |
| ·甘露消毒丹能针对EV71复制的多环节发生作用 | 第47-49页 |
| 第三部分:甘露消毒丹及其残方对感染EV71细胞miRNA-146a、miRNA-155、TLR4mRNA表达的影响研究 | 第49-6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3页 |
| ·实验材料 | 第49-50页 |
| ·实验步骤 | 第50-53页 |
| 2 结果 | 第53-58页 |
| ·RNA电泳图 | 第53-54页 |
| ·RNA鉴定 | 第54页 |
| ·各待检测基因的扩增曲线和熔解曲线 | 第54-57页 |
| ·各组miR-146a、miR-155、TLR4mRNA RQ值 | 第57-58页 |
| 3 讨论 | 第58-63页 |
| ·直接炎症反应及免疫损伤是手足口病EV71感染的重要致病机制 | 第58页 |
| ·miR-146a、miR-155及TLR4在炎症与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 第58-59页 |
| ·甘露消毒丹及其残方可能通过调节miR-146a、miR-155及TLR4来对抗EV71所致炎症及免疫反应 | 第59-60页 |
| ·甘露消毒丹具有直接、间接双重抗病毒作用 | 第60-61页 |
| ·利湿化浊法调控miR-146a、miR-155、TLR4的作用强于清热解毒法 | 第61页 |
| ·清热解毒药、利湿化浊药各有所长,甘露消毒丹配伍全面合理 | 第61-62页 |
| ·清热解毒药物及利湿化浊药物之间还可能存在相互拮抗 | 第62-63页 |
| 结论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附:综述 | 第65-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