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前言 | 第10-11页 |
| 1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内涵及其依据 | 第11-20页 |
| ·生态补偿的内涵及其分类 | 第11-14页 |
| ·生态补偿的定义 | 第11-13页 |
| ·生态补偿的各种划分 | 第13-14页 |
|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内涵及其分类 | 第14-16页 |
| ·森林资源相关概念的内涵 | 第14-15页 |
| ·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多种划分 | 第16页 |
|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依据 | 第16-20页 |
| ·理论依据 | 第17-19页 |
| ·现实依据 | 第19-20页 |
| 2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 第20-24页 |
|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法律制度的发展 | 第20-22页 |
|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法律制度的雏形 | 第20-21页 |
|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法律制度的初步建立 | 第21页 |
|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法律制度在实践中的不断发展 | 第21-22页 |
|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法律制度的不足 | 第22-24页 |
| ·生态效益补偿的主体、对象都缺乏多元性,不够明确 | 第22-23页 |
|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方式缺乏多样性、补偿程序较为繁琐 | 第23页 |
|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中补偿过度依赖国家,市场机制不够健全,不能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 第23页 |
|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不规范现象 | 第23-24页 |
| 3 国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之借鉴 | 第24-28页 |
| ·国外的立法现状 | 第24-25页 |
| ·成功案例之启示 | 第25-26页 |
| ·国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实践经验之借鉴 | 第26-28页 |
| ·政府对林业的大力投入 | 第26-27页 |
| ·政府对非国有林营造给予补贴 | 第27页 |
| ·实施税收减免政策 | 第27页 |
| ·对特定主体征收费用 | 第27-28页 |
| 4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完善 | 第28-36页 |
| ·明确补偿内容,准确界定补偿主体及补偿对象 | 第28-30页 |
| ·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的内容 | 第28-29页 |
| ·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主体 | 第29-30页 |
| ·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对象 | 第30页 |
| ·调整补偿范围 | 第30-31页 |
| ·实现补偿方式的多元化 | 第31页 |
| ·拓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筹集渠道,加强资金使用与管理的法律制度建设 | 第31-33页 |
| ·拓宽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来源范围 | 第31-33页 |
| ·加强资金使用与管理的法律制度建设 | 第33页 |
| ·实现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 | 第33-34页 |
| ·实行森林现地区划制度 | 第34页 |
| ·全方位促进社会公众参与 | 第34-36页 |
| 结论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 致谢 | 第40-4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