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基列夫钢琴幻想曲《伊斯拉美》之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8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三、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巴拉基列夫生平及其创作 | 第11-18页 |
第一节 巴拉基列夫生平 | 第11-14页 |
一、 青年时期(1837——1866) | 第11-12页 |
二、 中年时期(1866——1872) | 第12-13页 |
三、 晚年时期(1872——1910) | 第13-14页 |
第二节 作品类型简述 | 第14-15页 |
第三节 作品风格特征 | 第15-18页 |
一、 高度的“现实主义” | 第15页 |
二、 鲜明的民族性 | 第15-16页 |
三、 交响乐的“标题性” | 第16页 |
四、 文学素材的运用 | 第16页 |
五、 对“东方”色彩的青睐 | 第16-17页 |
六、 创作技法西式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伊斯拉美》的音乐形态分析 | 第18-33页 |
第一节 创作背景 | 第18-19页 |
第二节 音乐特征分析 | 第19-33页 |
一、 曲式结构 | 第19-22页 |
二、 旋律特点 | 第22-24页 |
三、 节奏节拍特点 | 第24-26页 |
四、 调式调性 | 第26-29页 |
五、 和声特点 | 第29-33页 |
第三章 《伊斯拉美》的演奏诠释 | 第33-48页 |
第一节 演奏技巧分析 | 第33-44页 |
一、 重复音 | 第33-34页 |
二、 远距离跳进 | 第34-36页 |
三、 连续三度、八度进行 | 第36-37页 |
四、 双手快速交替 | 第37-39页 |
五、 琶音、半音阶的快速跑动 | 第39-41页 |
六、 力度对比 | 第41页 |
七、 滑奏 | 第41-42页 |
八、 踏板的运用 | 第42-44页 |
第二节 演奏风格的把握 | 第44-48页 |
一、 音乐节奏的舞蹈性 | 第44-45页 |
二、 抒情段落的歌唱性 | 第45-46页 |
三、 速度与表情术语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