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4页 |
·问题的提出及其影响 | 第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实际应用价值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学术构想与思路 | 第1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校园突发事件的类型、特点 | 第14-22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6页 |
·以人为本理念的科学内涵 | 第14-15页 |
·突发事件的概念 | 第15页 |
·校园突发事件的概念 | 第15-16页 |
·以人为本在应对校园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 第16页 |
·校园突发事件的类型 | 第16-19页 |
·按发生地点划分 | 第16-17页 |
·按成因划分 | 第17-18页 |
·按行为表现划分 | 第18-19页 |
·校园突发事件的特点 | 第19-22页 |
·一般特征 | 第19-20页 |
·自身特征 | 第20-22页 |
第3章 校园突发事件的原因 | 第22-31页 |
·认识方面存在不足,各类主体的危机意识淡薄 | 第22-24页 |
·学生群体心理不成熟,危机意识不强 | 第22-23页 |
·教师面临多重压力,安全危机意识缺乏 | 第23-24页 |
·学校领导层对危机管理不够重视 | 第24页 |
·管理理念落后,忽视以人为本 | 第24-27页 |
·学生成为纯粹被管理者,漠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 第25页 |
·教学管理失当,增加校园突发事件的可能性 | 第25页 |
·后勤管理监督不足,激化矛盾 | 第25-26页 |
·治安管理不到位,增加安全隐 | 第26-27页 |
·学校内部各因素交织,民主沟通渠道不畅 | 第27-29页 |
·教学方式不当,教育观念落后 | 第27页 |
·学校管理体制陈旧,利益诉求得不到有效沟通 | 第27-28页 |
·校园基础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 第28页 |
·缺乏长效的学生心理干预机制 | 第28-29页 |
·校园外部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 | 第29-31页 |
·学校周围不良环境的影响 | 第29页 |
·不良的网络媒体信息的影响 | 第29页 |
·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 | 第29-30页 |
·社会潜在的不和谐因素威胁校园安全 | 第30页 |
·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的发生 | 第30-31页 |
·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故意煽动利用 | 第31页 |
第4章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校园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置机制 | 第31-45页 |
·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校园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 第31-33页 |
·导向保证作用 | 第31页 |
·组织动员作用 | 第31-32页 |
·沟通协调作用 | 第32页 |
·维护稳定作用 | 第32-33页 |
·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校园突发事件时应坚持的原则 | 第33-34页 |
·方向性原则 | 第33页 |
·以人为本原则 | 第33-34页 |
·预防为主原则 | 第34页 |
·协调性原则 | 第34页 |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校园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置机制 | 第34-45页 |
·做好防范工作,建立预防机制 | 第35-36页 |
·及时沟通,塑造良好环境的处理机制 | 第36-40页 |
·科学处置,及时反思的善后机制 | 第40-45页 |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