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5页 |
Abstract | 第15-19页 |
符号说明及缩写词 | 第19-2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21-41页 |
·粘细菌简介 | 第21-27页 |
·粘细菌的社会学行为 | 第21-25页 |
·双运动系统 | 第22-23页 |
·发育 | 第23-24页 |
·捕食 | 第24-25页 |
·M. xanthus基因组及发育过程的独特变化 | 第25-26页 |
·粘细菌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 | 第26-27页 |
·粘细菌有限的遗传操作体系 | 第27-29页 |
·普遍性转导 | 第27页 |
·粘球菌中应用的转座子 | 第27-28页 |
·粘球菌中可应用的质粒及方法 | 第28-29页 |
·粘细菌内源性质粒PMF1的发现 | 第29-30页 |
·环状质粒复制起始机制 | 第30-35页 |
·theta复制 | 第31-33页 |
·滚环复制 | 第33-35页 |
·链取代复制 | 第35页 |
·质粒复制调控机制 | 第35-38页 |
·含有iteron质粒的调控机制 | 第36页 |
·反义RNA调控复制 | 第36-38页 |
·本论文开展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38-41页 |
第二章 复制方式确定 | 第41-57页 |
·实验材料和仪器试剂 | 第41-46页 |
·菌株、质粒和引物 | 第41页 |
·主要培养基 | 第41-42页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42-45页 |
·常用溶液 | 第42-44页 |
·常用试剂盒、限制性内切酶和抗生素 | 第44-45页 |
·主要仪器设备与耗材 | 第45-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6-53页 |
·粘细菌总DNA提取 | 第46页 |
·PEG6000沉淀法提取粘细菌复制中间体 | 第46-47页 |
·Southern Blot检测复制中间体单链DNA | 第47-53页 |
·DIG-DNA标记 | 第47-49页 |
·测定标记效率 | 第49-50页 |
·电泳分离DNA样品 | 第50页 |
·转膜 | 第50-51页 |
·杂交 | 第51-52页 |
·免疫检测 | 第52-53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3-56页 |
·粘球菌pMF1和pZJY41总DNA提取效果的检测 | 第53-54页 |
·PEG6000沉淀法提取复制中间体 | 第54页 |
·Southern Blot检测单链DNA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三章 复制子组成分析 | 第57-63页 |
·实验材料和仪器试剂 | 第57-58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57页 |
·主要培养基 | 第57页 |
·主要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57-58页 |
·实验方法 | 第58-61页 |
·M.fulvus 124B02的RNA提取 | 第58-59页 |
·RT-PCR反应 | 第59-61页 |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61-62页 |
·RT-PCR反应验证pMF1.14与前后两个基因共转录 | 第61-62页 |
·rep操纵子是一种新型的操纵子 | 第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复制区性质分析 | 第63-107页 |
·实验材料和仪器试剂 | 第63-70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63-66页 |
·主要培养基 | 第66-67页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67-69页 |
·常用溶液 | 第67-68页 |
·常用试剂盒、限制性内切酶和抗生素 | 第68-69页 |
·主要仪器设备与耗材 | 第69页 |
·数据库及分析软件 | 第69-70页 |
·实验方法 | 第70-87页 |
·Rep蛋白异源表达纯化 | 第70-80页 |
·异源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70-76页 |
·PCR扩增基因片段 | 第70-71页 |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DNA片段和质粒 | 第71页 |
·质粒单酶切产物去磷酸化 | 第71页 |
·PCR产物或酶处理体系纯化 | 第71-72页 |
·目的片段与载体的连接 | 第72页 |
·E. coli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72-73页 |
·连接产物或质粒转化E. coli方法 | 第73页 |
·E. coli转化子质粒提取 | 第73-74页 |
·表达载体构建方法 | 第74-76页 |
·Rep蛋白的异源表达纯化 | 第76-80页 |
·诱导表达 | 第76-77页 |
·检测异源表达蛋白是否形成包涵体 | 第77-78页 |
·Ni柱纯化带有His-tag的可溶型目的蛋白 | 第78-79页 |
·GST-tag蛋白的亲和纯化 | 第79页 |
·包涵体蛋白的纯化 | 第79-80页 |
·体内互补实验 | 第80-87页 |
·rep基因整合载体的构建 | 第80-81页 |
·PCR扩增rep基因片段引物信息 | 第80页 |
·rep基因整合载体构建流程 | 第80-81页 |
·DK1622 rep菌株的构建 | 第81-82页 |
·黄色粘球菌的电转化 | 第81-82页 |
·粘球菌转化子的纯化 | 第82页 |
·DK1622 rep菌株的RT-PCR验证 | 第82-83页 |
·DK1622 rep菌株的RNA提取 | 第82页 |
·RT-PCR验证 | 第82-83页 |
·in trans系列载体的构建 | 第83-85页 |
·pBINDO载体的构建 | 第83页 |
·pZJY156~*载体的构建 | 第83-84页 |
·pBIND系列载体的构建 | 第84-85页 |
·质粒电转化及电转化效率统计 | 第85-86页 |
·qPCR测定质粒拷贝数 | 第86-87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7-106页 |
·pMF1.14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87-90页 |
·pMF1.14蛋白异源表达及纯化 | 第90-97页 |
·全长蛋白表达 | 第90-94页 |
·全长蛋白诱导表达载体构建及检测异源表达 | 第90-92页 |
·全长蛋白的纯化 | 第92-94页 |
·截短蛋白表达 | 第94-97页 |
·表达12~608位的氨基酸序列 | 第94-95页 |
·表达1~378,379~634,1~460,452~634,以及264~634位氨基酸序列 | 第95-97页 |
·pMF1.13蛋白的异源表达 | 第97-98页 |
·pMF1.13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97页 |
·pMF1.13蛋白的异源表达 | 第97-98页 |
·体内互补实验 | 第98-106页 |
·DK1622 rep菌株的构建及RT-PCR验证 | 第99-101页 |
·体内互补实验 | 第101-106页 |
·pMF1.14蛋白是反式作用的复制起始蛋白 | 第103页 |
·质粒DNA顺式作用区位于pMF1.14 ORF内部 | 第103-104页 |
·pMF1.13可能对复制起始起促进作用 | 第104-105页 |
·质粒DNA顺式作用区没有典型的iteron结构 | 第105-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07-110页 |
附录 | 第110-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31页 |
致谢 | 第131-132页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32-13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