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符号说明及缩略词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36页 |
·纤维素乙醇发展总述 | 第11-12页 |
·生物乙醇的历史及发展 | 第12-13页 |
·影响纤维素材料生物转化的因素 | 第13-14页 |
·真菌纤维素酶及其改造 | 第14-25页 |
·预处理工艺 | 第25-31页 |
·生物乙醇的发酵工艺 | 第31-33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主要工作内容 | 第33-36页 |
第二章 离子束注入诱变JUA10-1筛选高产纤维素酶突变株 | 第36-48页 |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36-42页 |
·菌株、培养基和主要仪器及生化试剂 | 第36-38页 |
·离子束诱变菌株的筛选 | 第38-39页 |
·酶活测定 | 第39-41页 |
·蛋白含量测定 | 第41-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47页 |
·离子束诱变的致死曲线 | 第42-43页 |
·离子束诱变突变菌株的筛选 | 第43-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基因组重排技术提高青霉纤维素酶产量的研究 | 第48-67页 |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49-55页 |
·菌株与培养基 | 第49-50页 |
·常用缓冲液、主要仪器及生化试剂 | 第50-51页 |
·基因组重排菌株的筛选 | 第51-55页 |
·融合前菌丝的培养 | 第51页 |
·原生质体的制备,鉴定和再生 | 第51页 |
·原生质体的灭活条件研究 | 第51-52页 |
·原生质体的融合 | 第52页 |
·基因组重排及高产融合子的筛选 | 第52-53页 |
·基因组的提取 | 第53页 |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 第53-5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5-66页 |
·原生质体释放的形态学观察 | 第55-56页 |
·原生质体的最佳灭活条件 | 第56-57页 |
·融合子的筛选 | 第57-63页 |
·应用RAPD分析融合子与出发株的亲缘关系 | 第63-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四章 斜卧青霉在不同碳源中的产酶及粗酶液在预处理麦草中的应用 | 第67-8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7-74页 |
·菌株及原料 | 第67页 |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 第67-68页 |
·主要仪器及常用生化试剂 | 第68页 |
·麦草的热水预处理 | 第68页 |
·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粗酶液的制备 | 第68-69页 |
·不同碳源来源的纤维素酶粗酶液对不同纤维素底物的的糖化效果研究 | 第69页 |
·不同株菌产纤维素酶的粗酶液对预处理后麦草的SSF效果影响研究 | 第69-70页 |
·分析与测定方法 | 第70-74页 |
·麦草的化学成分分析 | 第70-74页 |
(1) 水分的测定 | 第70页 |
(2) 灰分含量的测定 | 第70页 |
(3) 有机溶剂抽出物含量测定 | 第70-71页 |
(4) 综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 第71-72页 |
(5) 酸溶木素含量的测定 | 第72-73页 |
(6) 酸不溶木素含量的测定 | 第73页 |
(7) HPLC法测定单糖含量 | 第73-74页 |
·酶活、葡萄糖及乙醇含量测定 | 第7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4-80页 |
·原材料与预处理麦草的成分 | 第74页 |
·不同碳源粗酶液的酶活比较 | 第74-75页 |
·不同碳源粗酶液的糖化效率比较 | 第75-77页 |
·以麦草为碳源粗酶液的同步糖化发酵比较 | 第77-80页 |
·浓缩酶液的酶活 | 第77-78页 |
·以麦草为碳源的不同种发酵酶液同步糖化发酵(SSF)比较 | 第78-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