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农村减贫的制度性障碍分析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一、问题意识 | 第9-10页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一) 关于贫困的含义 | 第11页 |
(二) 关于建立农村低保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第11-12页 |
(三) 关于保障对象的定位问题 | 第12-13页 |
(四) 关于低保的筹资问题 | 第13页 |
(五) 关于低保的标准问题 | 第13-14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 文献分析法 | 第14-15页 |
(二) 社会调查法 | 第15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15页 |
五、研究发现及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贫困的理论诠释 | 第17-28页 |
一、关于贫困的理论解释 | 第17-19页 |
(一) 贫困的内涵 | 第17-18页 |
(二) 贫困的分类 | 第18页 |
(三) 贫困线的测定方法 | 第18-19页 |
二、减少贫困的理论范式 | 第19-22页 |
(一) 伦理学理论范式 | 第19-20页 |
(二) 政治学理论范式 | 第20页 |
(三) 经济学理论范式 | 第20-21页 |
(四) 中国减贫的理论观点 | 第21-22页 |
三、制度减贫的基本方式 | 第22-23页 |
(一) 社会保障方案 | 第23页 |
(二) 地区发展政策 | 第23页 |
四、我国农村的制度减贫实践 | 第23-27页 |
(一) 农村制度减贫的发展 | 第23-24页 |
(二) 农村制度减贫的主要措施 | 第24-26页 |
(三) 农村低保在减贫中的作用 | 第26-27页 |
结语 | 第27-28页 |
第三章 邢台地区农村制度减贫的基本状况 | 第28-34页 |
一、邢台地区的基本情况 | 第28-29页 |
二、邢台农村制度减贫的主要措施 | 第29-30页 |
三、邢台市农村低保制度的基本框架 | 第30-33页 |
(一) 对绝对贫困者的生存保障 | 第31页 |
(二) 适时调整的保障标准 | 第31页 |
(三) 家计调查和差额补助的原则 | 第31页 |
(四) 救助金的配比发放及地方财政负担 | 第31-32页 |
(五) 低保的申请审批程序 | 第32页 |
(六) 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第四章 邢台市农村减贫的制度性障碍及原因分析 | 第34-42页 |
一、邢台市农村低保水平偏低 | 第34-38页 |
(一) 人均低保水平与社保水平不一致 | 第34-35页 |
(二) 城乡低保水平差距较大 | 第35-36页 |
(三) 人均低保水平在省内偏低 | 第36-38页 |
二、低保制度变为一种治理手段 | 第38-40页 |
三、低保户中老年人比重大 | 第40页 |
结语 | 第40-42页 |
第五章 邢台市农村制度减贫的路径选择 | 第42-47页 |
一、制定合理的保障标准 | 第42-43页 |
(一) 制定标准时需考虑的因素 | 第42页 |
(二) 建立低保资金需求模型 | 第42-43页 |
二、保证低保资金充足到位 | 第43-44页 |
(一) 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资金管理 | 第43页 |
(二) 建立混合筹资机制 | 第43-44页 |
三、明确农村低保的保障对象 | 第44页 |
(一) 运用双定位法确定低保家庭收入 | 第44页 |
(二) 建立规章制度约束受保人行为 | 第44页 |
四、完善农村低保法律制度 | 第44-45页 |
五、提高农民民主法制意识 | 第45页 |
六、加强养老、医疗体系建设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终章研究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个人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