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一、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二、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一) 文献分析法 | 第12页 |
(二) 实证研究法 | 第12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12页 |
五、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农村"低保"的相关理论与沈阳市的理论实践 | 第14-20页 |
一、农村"低保"的相关理论 | 第14-15页 |
(一)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含义 | 第14页 |
(二)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基本理论 | 第14-15页 |
二、沈阳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15-16页 |
三、沈阳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特点 | 第16-20页 |
(一) 救助人数不断扩大保障了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 | 第16-17页 |
(二) 保障标准的逐步提高维护了社会稳定 | 第17-18页 |
(三) 财政的支持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低保的发展 | 第18-20页 |
第三章 沈阳城乡结合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现状 | 第20-30页 |
一、沈阳市城乡结合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调查概述 | 第20页 |
(一) 样本对象的选择 | 第20页 |
(二) 样本背景的选择 | 第20页 |
(三) 样本的调查方法 | 第20页 |
二、沈阳市城乡结合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调查分析 | 第20-25页 |
(一) 调查地的基本情况 | 第20-21页 |
(二)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21-22页 |
(三) 调查对象的经济状况 | 第22-24页 |
(四) 低保实施的情况 | 第24页 |
(五) 其他相关保障制度 | 第24-25页 |
三、沈阳城乡结合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调查的问题分析 | 第25-30页 |
(一) 低保标准与低保对象认定的欠科学 | 第25-26页 |
(二) 城乡低保制度分割严重 | 第26-27页 |
(三) 管理体系欠规范 | 第27-28页 |
(四) 动态监管难以落实 | 第28-29页 |
(五) 制度间缺乏有效的衔接 | 第29-30页 |
第四章 沈阳城乡结合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 第30-38页 |
一、科学的确定农村低保标准和低保对象 | 第30-32页 |
(一) 保障标准的阶梯化 | 第30-31页 |
(二) 低保对象界定的灵活化与弹性化 | 第31-32页 |
二、建立城乡统筹的低保制度 | 第32-33页 |
(一) 健全城乡低保制度的法律法规 | 第32页 |
(二) 完善资金筹集渠道,建立长效增长机制 | 第32-33页 |
(三) 抓领导队伍建设,确保城乡低保制度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 第33页 |
三、加强农村低保管理队伍的建设 | 第33-34页 |
(一) 建立专业化的低保工作人员队伍 | 第33页 |
(二) 适当增加低保工作经费的投入 | 第33-34页 |
(三) 加快农村低保网络信息化服务建设 | 第34页 |
四 完善动态管理机制 | 第34-35页 |
(一) 严格分类管理,把握管理重点 | 第34页 |
(二) 突出核查管理,确保准确施保 | 第34-35页 |
(三) 强化监督管理,增强低保工作透明度 | 第35页 |
五、配套措施间的衔接化 | 第35-38页 |
(一) 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 第35页 |
(二) 加快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 | 第35-36页 |
(三) 加强与各项扶贫政策的配合 | 第36页 |
(四) 改革农村教育体制,保证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附录 | 第41-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个人简介 | 第47页 |
个人简历 | 第47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7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页 |